老百姓签约旧改有顾虑!上海这个街道,用“四史”结合“村史”,敲开了居民心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0-06-15 19:31

摘要: 通过“四史”学习教育,让居委干部们再次读懂“村史”感同身受,以情感人用心服务,能更接地气地敲开居民心门。

“红瓦白墙小楼房,我家住在美曹杨”,曾经有种骄傲,叫“我住在曹杨一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那个上海人普遍还在使用煤球炉和马桶的年代,曹杨一村的居民就已用上了抽水马桶和煤气灶。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村的墙皮渐渐被时光剥落,木质楼梯咯吱作响,狭小的楼道已经被居民的生活用品侵占得只剩转身的方寸之地,多家合用的厨房早已油腻不堪……如何让这样一个有着历史积淀、时代特征、传承需要的老房脱胎换骨?对此,曹杨新村街道通过“四史”学习教育,让居委干部们再次读懂“村史”,以情感人,用一村独有的烟火气敲开居民的房门、走进百姓的心门。


记者今天就从曹杨“挖”来了旧改签约背后的故事:


据悉,曹杨一村三、四工区是今年劳动节后启动改造签约的。其中,134号楼的姜先生,因为家里装修不久,对于成套改造需要长期外搬、重新装修抱有顾虑。负责签约工作的原枫岭园党总支书记赵新蓉多次上门沟通,仍难彻底打消姜先生的担忧。


某天晚上,赵新蓉和姜先生联系签约事宜时得知,姜先生的爱人突遭车祸,正在医院救治。街道成套办和第三方曹杨物业领导获悉此事,立即和赵新蓉一起到医院探望。姜先生感动之余,当场签下了自己房屋的改造协议,还受自己姐姐的书面委托,一并签下其在96号楼房屋的协议。不仅如此,他还当即答应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配合参与后续的成套改造工作。在他的帮助下,成套办又完成了另外三名户居民的签约。


曹杨一村二工区161号9室的徐先生最初坚决不肯签约。他是残疾人,妻子江女士是外来妹且身患多种疾病、精神状态不好,无正常工作、无加金、无收入。成套办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改善其家庭状况,帮助江女士找到了小区清扫员的工作,同时解决了加金问题。徐先生夫妻两人在感动之余,签下了成套改造协议。


据悉,自启动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以来,二工区12幢楼已经完成9幢全部签约。三、四工区第一期4幢楼已经全部完成签约。刚刚启动的三、四工区第二期4幢楼签约率已达77.6%。曹杨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史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学习,而是应该因地制宜,与怀旧启发式的情感浸入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建立认知观念上的联系,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春新市不打烊,首个入驻党群服务...

静安区旧改“清零行动”今年将启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 拆了天井里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