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0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近5年没有涉火事故!背后有哪些绝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0-06-28 17:06

摘要: 公司旗下40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近5年没有发生涉火事故,依靠的是严格的“体检”机制和高科技的助力。

上海40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近5年没有发生涉火事故。这是记者从久事公交集团举办的新能源公交车安全演练活动上获得的信息。


伴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已经成为上海公交客运车辆的主力。然而,随着不时爆出的社会车辆自燃事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备受关注。当天的演练现场,从新能源车的电池故障发现、判断、预警、响应,到后续的联动处置,环环相扣、忙而不乱。


“新能源车一旦发生涉火事故,由于电池电路短路引发的高温会持续较长时间,处理难度远大于一般的车辆。因此,预防事故的发生才是重中之重。”久事公交集团机务部经理顾德昌表示,公司旗下40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近5年没有发生涉火事故,依靠的是严格的“体检”机制和高科技的助力。


据悉,目前久事公交集团对于新能源车的“体检”十分苛刻,对于车辆的电池等重点部位,做到三天一检,绝不允许任何车辆“带病”运营。


而2018年底启用的久事集团智慧机务保障中心,是保障新能源车安全的另一个法宝。


在位于上海巴士客修公司的久事集团智慧机务保障中心,记者看到,一块硕大的显示屏上,不停跳动着每辆车的实时状况,工作人员按照各自的分工,紧盯着电脑和大屏上的各种数据。据介绍,目前久事公交的新能源车大多安装了车载终端(T-Box),实时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发送到中心,一旦“智慧大脑”监测到包括电池高温故障等14种三级报警,运营车辆必须靠边停驶,疏散乘客,保障万无一失。“按国家标准,报警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报警。三级报警属于严重故障,可能导致车辆火灾、触电、失控等,必须立即响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的一天,监控大屏显示一辆电动公交车发生连续三级报警,监控人员通过GPS发现,车辆处于运营中,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展开。5分钟后,驾驶员按照运营指挥中心指令,靠边停车、疏散乘客、切断电源、等待救援。事后检查发现,一组动力电池箱外壳,因路面原因受损并有漏液现象。该负责人介绍说,电池箱漏液、高压绝缘严重故障,可能导致车辆冒烟起火。正是有了“智慧大脑”的明察秋毫,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女神节要礼不如送关爱,安排!这个...

“隐形守护者”徒步日巡15公里,...

天冷想给方向盘“穿冬装”?别这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