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物流、无人机消防、无人机植保,甚至还有无人机驾车,目前,无人机正向大型机、载人机发展。那么,面对这些体格越来越大的航空器,其在城市飞行时该如何有效监管呢?12月1日,记者从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协会揭牌仪式上了解到,申城拟研究出台相应的“分级制度”,进一步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
上海金山成首批民用无人机实验基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场合都能看见无人机飞行的身影。但殊不知,无人机的研发、“飞”的管理、场景的运用等都需要展开更为深入和标准化的研究和培训。可以说,此次成立的上海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使之成为聚智、聚力、聚资、聚业的无人机产业聚集高地。
据悉,不久前,民航局公布了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上海市金山区的华东无人机基地名列其中。这是民航局为探索新时代政府监管服务的新方式,形成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蒋怀宇在会上透露,上海金山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将以海岛场景运行和适航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任务。上海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成立后,未来也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引接行业资源,在专业赋能上发挥引领作用,共同推进试验区建设,为全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和行业运行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成果。
申城拥有40余家无人机制造企业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重大装备产业处处长吴栋林看来,上海拥有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无人机产业高地的基础和能力,而且恰逢其时。
“可以说,我们拥有一批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院所和专业人才队伍及企业。” 吴栋林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在上海注册的无人机企业约有160余家,其中,40余家为制造业企业。
除此之外,据透露,上海正在积极建设申报国家无人机综合试验区,中大型无人机试飞验证测试基地、永久性跑到建设等一批产业基础项目。这些,都为无人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计划将无人机爱好者纳入管理体系
在无人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同时,一些“黑飞”现象也变得多了起来,缺少正规培训的“飞手”也导致了一些飞行事故的发生。会上,上海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朱州龙表示,协会成立后计划将无人机爱好者的管理一并纳入其中。
同时,记者从会上还了解到,针对无人机体格越来越大型等新应用场景下出现的新业态,相关部门也正在着力研究相应的管理举措,拟在上海研究出台“分级制度”,或以无人机机身的重量等不同类型来划分不同等级。
此外,还将进一步规范相应的飞行标准,主要围绕高空的无人机管控系统,以及低空的无人机城市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无人机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能效。
在行业协会成立的当天,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筹)也同时揭牌。今后,将搭建相关平台来建设提升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研究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