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零时,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恢复了往日的那个样子——在张江科学城边的一角,享受着夜晚的安宁与祥和。该小区连续14天内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正式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这也意味着,这些天窝家打代码的科学城码农们,终于可以去公司上班(码代码)啦!
12月6日晚,小布来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门口的“警戒线”将撤走,“中转站”将停用,工作人员的“休息站”——几个临时集装箱,也将告别历史舞台……
此前,小区居民的2308份核酸检测证明已全部发放完毕;临近零点,迫不及待的小区居民挥舞着小红旗,来到门口轻喊着:“祖国万岁,上海加油!”
零点,解封了!
零点过后,测温、查看健康码后,吕女士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小区。她专门从山东赶来,女儿租住在小区内。“这几天一直和女儿视频通话,感觉她的状态还是挺好的。”吕女士说,“现在可以好好陪陪她了。”
在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的14天里,除了不能出小区,居民们似乎没有感受到太多的不便。这样的体验,与小区内外一群群可爱的、无私奉献的人们有关。
张江镇副镇长汪仕敏和同事们站在小区门口,与居民共度这个不平凡的时刻。疫情之初,事发突然,为了让小区居民平稳度过14天,镇里随即成立两个指挥部,一个在现场,一个在镇政府防控办,第一时间收集并解决居民需求。联动机制的效果显而易见——三次核酸检测都“速战速决”,小区门口连夜搭起了“外卖货架”“快递柜”……
虽然不在服务时间,张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洁和她的小伙伴也选择在零点守在小区门口。
顺和路126弄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的第一时间,志愿者微信群里就有不少人主动请缨,为这个小区出一份力。志愿者里,既有退休的老年人,也有工作繁忙的白领。
“我们来得最多的一位志愿者,有10次。他退休了,眼睛不好晚上看不清,所以我给他安排了白天值守。”张洁说,“很多白领也抽空过来,基本都来了5次以上。”
令张洁印象最深的,是白领林霄,在寒冷的天气里,他选择从松江的公司跨越整个上海来到张江做志愿者。“一看到微信群里在招募志愿者,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全副武装的林霄将快递、外卖外包装消毒后,传递给居民。选择做志愿者的原因,在林霄看来是“感恩与回馈”,今年,他从国外回来时也经历过14天隔离期,当时自己一个人连用手机买菜都不会,而志愿者的细心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只要有机会,一定要站出来为大家服务。”
张洁告诉小布,这一批志愿者里有的是请年假过来帮忙的,有的是全职妈妈,但几乎都没有告知单位自己在做什么。“我很感激这样的团队,大家都是默默奉献,不计得失。”张洁说。
不计得失的,还有居委的工作人员。6日,离正式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还有几个小时,这些工作人员更忙碌了,有的需要和一些不清楚情况的居民解释具体时间,有的正在“奋笔疾书”,为第二天复工复学的居民制作解除隔离证明与核酸检测报告,并第一时间直接送到居民手中。
14天里最忙的人,华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天君必须“拥有姓名”。在他的安排协调下,慢性病居民配到了药,需要紧急就医的居民顺利得到救治,因封闭而无法照料在外父母的居民得到了及时帮助……
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温暖,无法一一罗列。
小区的告示栏里,滚动播出着居民们的暖心留言:“每天热腾腾的外卖,感谢志愿者们的投喂!”“与你们同在!奥利给!”……
这样的14天,我们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