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饮用水再度“精加工”!2025年,上海水厂将达到90%深度处理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1-05-09 10:55

摘要: 近年来,市民对自来水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对供水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5月9日至15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记者从城投水务部门了解到,作为上海城市水务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主力军”,其正通过持续探索全产业链智慧供水模式,实现水质从“源头”到“龙头”全面提升。据悉,2025年,上海水厂将达到90%深度处理率,市民饮用水再度“精加工”。


一网调度,三大水源地全程监控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16年,上海的原水供应已从“两江并举、多源互补”进一步提升到“两江并举、集中取水、水库供水、一网调度”的新格局。全市先后建成四大水库,即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东风西沙水库、金泽水库,其中三大水库由城投水务运营管理。


城投水务通过“实验室监测、在线监测、移动监测”的“三监联动”水质日常监测机制,对三大水源地原水水质实施全年365天的全过程监控,每日监测指标达30余项,重点监测包括藻类、微量致嗅物质等具有上海水源地特征的水质指标,及时将水质信息报送行业监管部门并告知下游水厂,为水厂及时调整制水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同时,城投水务积极完善各项水质保障措施,利用泵闸联动、择机取水、科学调度应对长江口咸潮及突发污染水质风险;利用水力调控、物理拦截、生态管理、生物操纵等手段发挥原水修复净化效应;在三大水源地形成由次氯酸钠、粉末活性炭等应急投加装置组成的预处理链,确保突发情况下的原水水质安全。


深度处理,出厂水口感更佳


近年来,市民对自来水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使市民能够喝到更健康、更优质的饮用水,上海积极推进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给出厂水来一次绣花式的“精加工”。


所谓深度处理工艺,就是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臭氧、活性炭等工艺环节,进一步降低自来水的色度、嗅味,减少水中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等,通过多一层的技术保障,使自来水品质更好、口感更佳。同时,还采用先进的在线水质仪器、仪表等现代化生产检测手段,从进厂原水到出厂自来水,对水质进行全过程检验和控制,确保出厂水各项指标均达到111项的上海市饮用水新地标。



据悉,在本轮次的全市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中,已开展了金海、凌桥、长桥、月浦、泰和、徐泾、罗泾、长兴、杨树浦等9家水厂的深度处理改造。除杨树浦、长桥、凌桥水厂以外,其余6家水厂已于2020年底顺利实现深度处理通水投产目标。到2025年,城投水务将全力确保全市水厂达到90%深度处理率。届时,这些由一道道深度处理工艺精心呵护的饮用水将通过城市供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管网改造,精细施工妙手回春


目前,城投水务管辖范围内的城市供水管网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5万公里。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管网漏损率逐年下降,供水保障度不断提升。


然而,依然有部分供水管网存在管壁渗漏、管龄长、材质老化、结构复杂等问题,在遇到极端天气或周边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给管网运行和供水保障带来一定的隐患。老旧管网改造迫在眉睫。


如何在加快管网改造的同时避免路面开挖“兴师动众”?城投水务与各区建交委、交警部门积极对接,尽可能结合道路大中修、积水点改造、架空线入地等工程同步推进改造,通过直埋改造、非开挖修复、优化废除等手段进行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尽可能把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工程管控方面,城投水务通过GPS定位、现场实时监控等手段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确保“早发现、早处理、早修复”。



目前,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未来三年,城投水务还计划改造老旧道路管网120公里、老旧街坊管网540公里,合计660公里。


智慧泵房,“最后一公里”服务到家


随着二次供水设施的全面接管,如何保障自来水的“最后一公里”?答案就是智慧泵房。


楼宇管道和泵房管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水管处还增设了水质采样点,泵房设施设备也新增了安防、降噪、在线检测设施。最神奇的是水箱居然能根据用水量自动错峰补水,有效降低了水龄,优化了水质。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能喝到“加气”自来水了!国内...

试运行一年,上海智慧供水示范小区...

百岁水管“重见天日”,杨树浦路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