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三孩政策”正成为各方热议焦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已有了生育三孩的打算,如何安排怀孕的节奏更科学?专家建议:每胎之间2-4年间隔最合适。
6月4日,第六届红房子论坛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妇产科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欧美、亚太、中国内地的2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从基础到临床,高质量保障全生命周期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为期7天的学术探讨。
本次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启动了MDT多学科会诊,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整合型的“一站式”诊治服务。目前,在国际上MDT已经成为了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模式,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的、罕见的恶性肿瘤。
小雪(化名)在34岁这一年结婚怀孕,在怀孕近2个月时,被诊断为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B2期。
按照国际指南,像小雪这样的IB2期的妊娠合并宫颈鳞癌患者,可以考虑保留胎儿继续妊娠,也可以终止妊娠,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小雪和丈夫具有强烈的保育意愿,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身上,华教授曾完成世界首例中孕期行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根治切除术,帮助患者如愿“升级”母亲。
“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孕周、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孕妇的意愿等若干方面的因素,治疗方案的制定涉及多学科管理。”华教授表示。经过妇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产科等专家的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为小雪量身定做了一个能让她最大获益的治疗方案再次阴道镜和影像学评估明确病灶局限,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病灶缩小。小雪顺利诞下一名女婴,至今她和孩子身体各项指标一切正常。
29岁的小汪(化名),从去年年末开始出现月经反复不规律的症状,当地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疤痕妊娠”,后活检发现是“滋养细胞肿瘤”。确诊后,小汪又在当地接受了约3个月的化疗。但是,HCG指标数值仍然没有明显下降,同时还出现了肺感染、骨髓抑制、心衰、腹水、电解质紊乱等危及生命的征状。
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多学科专家为她进行了MDT会诊,发现她的影像学病变弥漫整个子宫,而一系列内科症状是“副肿瘤综合征”。
这是一种由肿瘤产物异常的免疫反应引起的内分泌、神经、肾脏等系统发生病变,在癌症病例中发生率<1%,非常少见,所以容易误诊。小汪根据专家的建议方案,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后,症状和各项指标恢复了正常。
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中,患者不仅会面临多方转诊、反复检查等困境,在各家医院、各个专家间疲于奔命,同时还会遭遇个人经验主义的弊端——不同的专家经常会给出不同的诊疗方案。
而多学科会诊集合了各个领域内的专业力量,各科室专家会对患者的情况作综合的评估,比如放射科医生调阅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从专业角度进行读片;病理科医生要现场根据组织切片介绍病理结果等等,最终与会专家们根据讨论结果共同作出诊断并拟定诊疗方案。既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也减少了不同诊疗方案间不必要的“试错”,从而大大提高预后。
关注“三孩政策”,也应关注优生优育
当日,“红房子出生缺陷联盟”正式授牌,来自23个省市的70家医院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徐丛剑表示,目前出生缺陷大部分是罕见病,一级预防主要靠遗传阻断,成立联盟后,将加速把筛查和干预技术手段推广到全国,提升早阻断的机率。
同时,针对近期各方高度关注的“三孩政策”,徐丛剑建议,如果市民家庭已经有了生育三孩的计划,可以将每一胎的生育间隔安排在2-4年之内。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看,这样的生育节奏不仅能带来更高的生育质量,也能提高产妇自身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