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提高防疫等级后,各大火车站也开始采取核验行程码、健康码出站的防控举措。不过,有市民在乘坐火车抵达上海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被要求出示相关“绿码”。这是火车站的防控人员疏忽了吗?还是核验环节存在漏洞?8月4日,记者来到虹桥火车站进行了实测,全流程还原“坐火车来上海出站到底需要过几关”。
候车室里多了“移动”人工提示牌
上午9点不到,虹桥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已经座无虚席,旅客们都自觉佩戴口罩等候在此。记者发现,从“刷脸”进站开始,几乎每间隔几步就能听见各种“防疫提示”。
“请旅客们佩戴好口罩,排队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进站请测温,口罩请戴好”……无论是安检口还是检票口,这些提醒都在重复循环播放。
为以防有疏漏,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采用了“移动”提醒的模式。只见一名员工双手举着温馨提示牌,穿梭在候车室内,用无声的方式提醒着广大旅客加强对自身的安全。
早扫码早显示,5分钟就能出站
随后,记者来到了站台等候。9点12分,一趟从南京南驶来的G7313次列车抵达虹桥站。很快,这辆复兴号就停靠在了10号站台。
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那么,这些出站的旅客需要经过几道关才能顺利出站,并确保其完成相关的防疫核验呢?于是,记者跟随着这趟列车的抵沪旅客展开了实测。
其实,从旅客走出车厢走上站台开始,这些出站步骤与此前并无两样。最大的区别则是出现在出站后的蛇形通道处。
9点15分,记者从站台乘坐电梯抵达了2号出站口(南)。此时,在蛇形通道处已经有多位民警驻守在此。根据相关规定,记者在出站口的指定地点打开了手机,扫描小程序码,并填写了手机号,很快,就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绿色行程码。
从站台到出站口,再到核验检测口,只要早扫码早显示,记者发现,一般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整个出站流程,对旅客正常出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出站口增设蛇形通道逐一核验
此前,有市民担心,会不会有人故意在这个环节躲避检查?记者实测后发现,其实很难。因为虹桥站的每个出站口都设置了全新的蛇形通道,每根通道都会增派1-2名民警或辅警把关,对出站人员逐一核验。
“自从相关防疫要求提高后,我们就增派了警力在此配合。”闵行公安民警张捷告诉记者。据悉,闵行公安分局于7月23日重启虹桥火车站疫情防控及转运专班,每日由16位民警带队,组织共计180余名警辅力量投入防疫工作。
“我们对站厅层6个出口都设置了蛇形通道以及主动出示健康码登记的提示。”张捷表示,民警主要负责核验健康码以及现场秩序维护,配合开展疑似感染人员转运。同时,对手机无法显示行程码的旅客,则采取人工核验的方式。
与此同时,防疫等级升级后,虹桥站铁路公安也严格督促铁路部门,加强进站旅客的实名验证和体温检测工作,全力配合铁路和防疫部门开展到达旅客健康码核验和相关解释工作。
精准核验,减少对低风险地区旅客影响
采访中,也有旅客表示,自己从杭州坐火车来上海时,并没有遇到行程码核验的要求,“是不是火车站的防控人员疏忽了?还是核验环节存在漏洞呢?”
面对旅客提出的疑问,张捷表示:并非如此。原来,出于精准核验的防控要求,民警每天都会对所有抵沪列车中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列车进行梳理。“根据防疫部门下发的途径或始发高风险地区的列车,我们开展的是‘一人不漏’的健康码核验工作。”张捷告诉记者,“这样就能减少对来自低风险地区抵沪旅客的影响。”如果出现多趟列车集中到达的情况,则将启动全部核验的模式。
也就是说,部分旅客没有被要求出示行程码,并非是核验人员的疏忽或遗漏,而是因为这些抵沪旅客未被纳入需要“一人不漏”核验的范围。
记者发现,当天,上海虹桥站共有约300余对列车抵沪,其中,有一半以上都需要进行核验工作。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辛苦程度不言而喻。每天,核验民警和辅警人员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要坚持到次日的零时。
不过,对于这些核验工作,抵沪旅客都表示出了理解,也积极地给予配合。“都是为了我们好,扫个码,看到自己手机上是绿色的,我自己也安心。”一名出站旅客戴着口罩告诉记者。
据张捷介绍,对于所有中高风险地区来沪旅客,若健康码、行程码呈现黄色,则将登记相关信息,并与其所在社区进行报备。“若显示为红码,我们将立即组织开展转运,转运至指定地点由卫健委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甄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