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家访进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班主任们来支招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1-08-11 17:55

摘要: 不论家访采取何种方式,老师家访的最终目的都是用心去了解孩子,赢得家长的信赖,更好地做到家校共育,呵护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老师要家访了,孩子自我介绍还说不好,要紧吗?”“学校通知视频家访,要注意点什么吗?”最近一段时间,沪上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们正在忙着家访。受疫情影响,学校将到家家访改成了视频家访,家长和孩子如何在家访时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多位班主任来支招。


视频家访别担忧,真诚自然最重要


从8月6日开始,宝山区江湾中心校钱鹰老师就在忙家访。排时间段,预约家长,给家长们写信……时间排得满满的。“这是我在江湾中心校接手的第14个毕业班,一共38位同学。”根据学校安排,今年的家访线上举行。“事实上,如果条件允许,我更喜欢到家家访。”钱老师更愿意从细小的方面去观察孩子。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待人接物方式……这些光靠听无法达成。“线上家访有它的局限性,只能听家长和孩子说,无法做深入的观察。不过,疫情防控更为重要,等条件许可,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上门家访。”


钱老师给每个家庭三个时间段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常安排在半个小时左右,但根据实际情况来。最长的一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家访前,我先建立了班级群,群里发了一封写给家长的信,介绍了下我自己,以及我对接下来一年带班的期望等。视频家访的时候,我先了解学生在暑期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加强了解的同时,观察和倾听孩子的表达。还要在家长提出困惑时,及时支招。


家访时,老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钱老师告诉记者,她最想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和家长对孩子的预期、规划。“坦诚交流最重要,不用说客套话,时间有限,说孩子的实际情况就好。”钱老师说。


家访不是考核孩子,没有所谓印象分


“我家小朋友很慢热,对着视频就更害羞了,会不会给老师造成不好的印象?”家长李女士担忧地说。


“完全没必要,家访不是为了考察小朋友。”黄浦区卢湾一中心一年级班主任马云青老师笑着说。马老师正在着手做个小调查,来预约视频家访的时间段。考虑到家长和孩子都对自己很陌生,马云青老师说她会主动做自我介绍,缓解下气氛。“我会先欢迎小朋友成为我们卢一人,和他介绍下他即将步入的小学生活,让他对新学期充满期待。”马老师说,幼儿园与小学很不一样,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家长和小朋友难免紧张和焦虑,第一次家访她首先要缓解这种焦虑,让他们都充满期待。


“气氛缓和之后,我会让小朋友多讲一些。我还准备了一些小问题。”对于即将到来的家长,马老师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我会问小朋友有哪些兴趣爱好,暑假都做了些什么等。从家长的角度,会请家长介绍下小朋友的行为习惯,有什么特点,尽可能的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然后跟他们讲解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调整作息,做好疫情防控,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等。”马老师特别强调说,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家访,都是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而不是考核,不存在“印象好不好”等问题。


组团式家访受欢迎,家长关心的点也变了


“我们在7月份就进行了家访,疫情之前都结束了。”卢湾一中心四年级班主任顾炜老师说,今年还是学校颇有特色的“组团式家访”。“语数外三位老师一起去家访,好处挺多的。”顾老师说,近一两年因为疫情关系,老师和家长面对面的机会少了些,家访是老师和家长都很珍惜的机会。“老师组团一起去,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科学习上的一些具体情况,老师可以给予及时解答。家长们很欢迎这种方式。”“很多时候家长没有办法真切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和每一门课上的真实状态,哪一科比较弱,哪一科进步比较大,这些都是家长希望在对话中了解的问题。”


除了成绩和学习状态,顾老师说,家长们关注点有些变了。“家长会问我们,孩子在学校中和同学们的相处情况,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只担心成绩好不好,更关注学习成绩背后的原因,和老师一起找出症结。”除了这些,更令顾老师欣喜的是,同学们的这个暑假过得更精彩了。“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很多家庭不再是给孩子加课外补习,而是关注到了学生的体育、艺术等培养,游泳、打羽毛球、一起看奥运会等等。”


事实上,不论家访采取何种方式,老师家访的最终目的都是用心去了解孩子,赢得家长的信赖,更好地做到家校共育,呵护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教育部要求确保安全开学,结合疫情...

缓解家长焦虑,关爱学生,上海首个...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