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孩子近视却不配镜,半年后竟涨了200度!专家:该戴就戴“不含糊”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1-08-27 17:41

摘要: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3个月或半年,中小学生每半年至一年,去做屈光度数及眼轴等数据的检测。

对于孩子戴眼镜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持反对意见。总觉得孩子一旦戴上了眼镜,度数只会越戴越深。无独有偶,今年寒假10岁的小鑫(化名)被诊断出100度的近视,但小鑫的爸妈却没有重视,觉得孩子还小,便没有为其配镜。谁知夏末开学季再检查时,小鑫的度数直接涨了200度。


对此,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张河主任指出,“发生近视却不戴眼镜,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像,引起调节的不稳定,结果就是导致眼轴的继续增长,使得近视度数加深,并且这样还会给眼睛带来额外负担,造成视疲劳,影响孩子的学习及生活。”


孩子近视了可不可以不戴眼镜?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看不清、视物模糊的情况时,往往不以为意,不采取任何措施,听之任之。殊不知,近视并不是一项自限性病症,不会像一些感冒,只要时间够久总会见好。


张河主任指出,对于青少年来说,即使是轻度近视也需要遵医嘱合理配戴眼镜。孩子一旦被确认为真性近视,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验配眼镜。如果孩子在近视的情况下不戴眼镜,他所看到的物体永远都是模糊的。这个模糊像会诱导近视度数加深。同时,孩子看外界物体模糊还会造成眼睛调节不稳定及波动,形成了一定的视疲劳。


孩子疑似近视,该怎么做?


青少年儿童首次出现视力下降,建议先进行医学验光,确诊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张河表示,假性近视多发于青少年,由于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导致视物模糊。这种情况可通过远眺放松调节等方式来缓解,视力可恢复正常。但如果诊断出真性近视,则无法通过调节恢复,需要采取戴眼镜这类光学方法矫正,延缓近视度数加深。


哪些近视误区家长们千万不可信?


误区一:“能看清就没问题”


张河主任举例说,如果孩子遇到黑板或电子白板上稍小一些的字就会眯着眼使劲看,说明他已经在动用眼睛的调节功能了。青少年的眼睛调节能力很强,一使劲可能就看清了。但持续眯眼,会使睫状肌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加剧近视的发展。


误区二:“近视了戴眼镜或做手术就行”


近视度数过高容易带来一些病理性的改变,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甚至可能会致盲,这不是配戴眼镜就能够解决的。而且,近视手术只能矫正度数,并不能改变眼轴的长度和眼球内部的结构。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小瞧”近视,尤其不能任由孩子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误区三:“视力检测正常,就不会出现近视”


常规视力检测并不能作为诊断近视的标准。如果视力检测结果显示视力低下,那么孩子可能是近视、远视、散光或者视力发育低下。所以常规视力检测的结果只是给家长提个醒,要带孩子到医院,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真正的近视检测是需要专业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才能确定的。


张河主任建议学龄前儿童每3个月或半年,中小学生每半年至一年,需要去做屈光度数及眼轴等数据的检测,屈光度数变化较大的需要根据视光师或医生的建议,科学防控近视。


通讯员:艾萱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疫情反复下的网课时代,给孩子一份...

十个琴童九个近视?从小练钢琴真的...

糖尿病患病5年后将迎来致盲性眼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