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在手机上挂号?如何剪辑一条视频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旅行?对于老年人这些诉求,在上海老年大学钦州书院的“智慧生活体验教室”里都能得到实现。11月26日,劳动报记者获悉,上海将推出老年大学“倍增计划”,鼓励各区新建一所以“数字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新型老年大学,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100个老年智慧学习场景,拓展区域老年人学习空间。
让老年人安心放心面对智能生活
空有一部智能手机,但是各种应用用不来,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智能生活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烦。这一情况有望得缓解。据了解,今年市教委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推出“双百双千”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100个老年智慧学习场景,创建100个老年智慧学习品牌,开展1000名助老智慧学习骨干教师培训,推进1000个助学团队培育,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数字赋能老年教育,创造更加包容、普惠、友好的老年数字生活新图景。
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智慧学习场景将日常生活中数字情境请进校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将生活与教学融通,拉近老年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让老年人面对智能技术不再“缩手缩脚”,安心放心“触网”,在体验中互动学习,在学习中无界分享。
比如,在上海老年大学钦州书院,就有这样一个“智慧生活体验教室”。上海老年大学校长副校长王敏告诉记者,聚焦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方面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开发了“安心支付,智能出行”、“健康体验与智能就医”、“视频拍摄与制作”等60多门体验式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与培训,帮助老年人建立“会用”信心。
同时,钦州书院还开通“智慧生活”“智慧阅读”等体验设备,将“瀑布流”电子图书借阅机、手脉支付无人售货机、智能自助咖啡机、智能机器人等设置在各个楼层多个区域,让老年人在校园中可以随时触摸、学习和使用。
老年教育报名难?服务平台将整体规划资源
在上海,阿姨妈妈和爷叔们恐怕是最爱学习的一群人了。书法、舞蹈、摄影、烹饪……各类课程往往都需要秒杀。据了解,上海市教委搭建了“一网两平台”的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系统,满足老年大学对报名管理、教务管理、师资管理及配送、档案数据管理、学习团队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需求,有力推动了全市终身教育“一网通办”、“一网通学”。
通过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时掌握各类教学机构的运行负荷状况、全市资源分配状况以及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活动发生情况,为老年教育资源的整体规划及调配提供依据。
此外,老年人宅在家里也能学。市教委发挥上海学习网、老年人学习网、指尖上的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慕课等多个线上学习平台作用,开通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通过持续资源更新和平台功能升级,汇聚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8900多个。精心打造 “直播课堂大课表”,汇聚全市16个区各级各类终身教育机构精品课程资源,实现全市层面的共享。发挥终身教育品牌优势,专设了网上体验基地、VR线上人文行走等新模式,满足了市民足不出户、宅家学习的新需求。
据了解,下一阶段,上海将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数字化服务网络,完善终身教育数字治理,持续提升市民数字素养,逐步实现终身教育资源精准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