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为期40天的2022年春运拉开帷幕。运输首日,约有17.4万旅客从上海区域内的各个火车站出发,踏上返乡团圆之路。春运开启,防疫先行,工作人员请来了科技助力,为车厢“纳米洗澡”、让机器人在候车室消毒,一切都只为了确保旅客一路平安。
首日旅客预计发送量17.4万人次
春运首日,记者来到了上海虹桥站。相比平时,候车室内的旅客数量还是有了明显增加的,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和背着双肩包的旅客们。据统计,当天,从上海区域内的各个火车站出发的旅客量约有17.4万人次,其中,虹桥火车站9.5万人次。当日计划增开旅客列车6对,主要以川渝、云贵、江西等方向为主。
放眼望去,人们脸上的口罩都戴得严严实实。为了确保旅客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铁路上海站的工作人员还采用了流动提醒的方式,通过广播和步行巡逻,示意大家切勿摘下口罩,佩戴时务必要遮住口鼻。
消毒机器人亮相候车室
记者发现,今年春运期间,很多科技力量都投身到了防疫第一线,成为构筑防疫屏障中的重要一环。
在上海虹桥站的候车室内,2台消毒机器人让不少在此候车的旅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一时之间成了“网红”。只见机器人顶部增配的消毒雾化喷头时不时会喷洒雾气,以此达到空气消毒作用。
记者从华铁旅服方面了解到,这是3.0版消杀机器人。“它们兼备病毒消杀、智能充电、云平台操作等多项功能,是春运防疫的利器。消毒药剂、消毒方式频率等都经过反复研究,对旅客不会造成伤害。”华铁旅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客流较多的候车室,机器人会“追尾”吗?答案让人放心。原来,它拥有自主导航技术且自主移动,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达到自主避障。
据介绍,虹桥火车站的2台消毒机器人每次加装药剂6.5L,每一次药剂喷洒可达4小时,2000平米的候车室30分钟可进行一次全覆盖消毒。通过人工消杀和机器消杀相结合的方式,平均每两个小时可以对候车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消杀,进一步确保旅客的安全。
春运期间,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列车车厢内的防疫消毒问题。为此,相关部门也做足了准备。从发车前到入库后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深度消杀工作。
动车高铁用纳米喷雾“洗澡”
中午时分,G1724次列车停靠在了站台,列车长陈露和乘务员张紫迪在车厢里忙碌起来,为发车做准备。考虑到旅客在途中的种种需要,上海客运段在列车上设立了“流动防疫站”,助力疫情防控。
“开车后,我们也会对扶手、水龙头、卫生间等定时、定人次消毒,不留死角,让旅客放心出行。”乘务员许佳雯告诉记者。
其实,列车的消毒也不止这些。每天深夜时分,在上海的虹桥动车库和南翔动车库内,来自于华铁旅服的保洁人员都会对总计约200组列车进行深度消杀。
“今年春运期间,我们引进了纳米喷雾消毒器,主要用于上海虹桥动车库、南翔动车库入库动车组预防性消毒工作。”华铁旅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有别于其他消毒,喷雾器轻巧便于携带,无需人工加压,智能自动喷射,而且具备纳米级别的雾化输出。“喷雾器产生的雾滴颗粒直径在纳米级别,穿透性强,可自由弥漫、扩散,能停留很长时间,喷雾几乎没有死角,可达到类似于熏蒸的效果。”负责人直言。
以虹桥动车库为例,“我们采用流动消毒为主和岗位补强消毒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有一支专职的消毒队,对所有入库列车进行轮流消毒。同时,岗位补强消毒则是流动消毒结束后岗位上的保洁员工,对一些死角和重点部位再次喷洒、擦拭消毒,两者结合后基本能达到全方位消毒。
“现在,这里每天约有70趟、125组车,大概在1000节左右要消毒。”虹桥动车库项目部经理祁书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