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快、隐匿性强,本轮疫情已成为上海常态化防控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3月19日,记者从上海城投方面了解到,上海隔离点涉疫垃圾日均增幅已达81%,作为城市运行重要服务保障单位,其将全力保障涉疫垃圾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坚决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涉疫垃圾持续保持高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城投集团主要保障全市医疗废弃物(含6700余家医疗机构、2家定点医院)和75个集中隔离点、10个港口集中居住点以及虹桥、浦东机场国际航班、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的涉疫垃圾收运处置任务。
随着疫情防控需要排查和管控的人数增加,涉疫垃圾呈较快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封控小区的增加,隔离点涉疫垃圾持续保持高位,呈现爆发式增长。3月11日至17日期间,隔离点涉疫垃圾从初期的108吨/天增加至196吨/天,增幅达81%。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隔离点涉疫垃圾增量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联防联控“一盘棋”
连日来,面对疫情突如其来的反复,上海城投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据悉,根据涉疫垃圾收运变化情况,于3月11日启动医疗废物二级应急响应,3月17日启动医疗废物收运二级应急响应。目前,医废“收-运-处”形成联防联控“一盘棋”的工作合力。
集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应急值班制度,组建正常运营、综合保障、应急保障等三支疫情防控工作组,建立领导班子“AB角”、一线班组“AB组”交替互备制度。
针对隔离点涉疫垃圾快速增长的情况,上海城投加大运力,投入新增垃圾清运车;增加应急收运力量,紧急调配收运员、装卸工;实行垃圾收运人员、场所闭环管理,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有效降低封控风险;加班加点清空隔离点涉疫垃圾现场存量,逐步提升涉疫垃圾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医废收运人员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的情况,上海城投制定《医疗废物应急保障人员集中居住工作方案》,细化明确风险管理、健康监测、保障措施,加强一线人员健康监测和人文关怀,强化出车前思想动员和防护检查,加强班组小单元闭环管理,扎牢防线,确保一线人员不被感染。
末端处置设施全面发力
为应对疫情变化的新形势,上海城投集团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在充分发挥老港医废基地、嘉定医废基地、崇明基地共计392吨/天的“一南一北一岛”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基础上,协同老港能源中心1000余吨/天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发力,全力保障全市涉疫垃圾及时、安全、高效、处置。从3月11日至17日已累计应急处置涉疫垃圾3015吨,其中,应急处置涉疫垃圾1074吨。
同时,上海城投所属的老港、江桥、松江、金山、奉贤、崇明等垃圾焚烧厂还承担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封控小区的生活垃圾专项应急处置任务。目前,专项生活垃圾呈直线上升趋势,上海城投通过“专人、专线、专口”、“三不接触”原则,确保每天近1000吨的专项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安全处置。从3月11日至17日累计处理专项生活垃圾549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