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起,浦西地区开展新一轮核酸检测。对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325个血透病人来说,这一轮封控却没有让他们对自己的治疗额外担心。因为就在昨天晚上之前,他们就收到了病友微信群里的“紧急呼叫”:近期血透时间安排和居家健康检测提醒。
昨晚,十院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徐巍几乎一刻没有停歇,封控期间能想到的事,她一桩桩都细化落实了:封控期间血透病人的通行卡赶制了出来,专用通道开通。生怕老病人们不熟悉新的路线,徐巍特意从进医院大门开始拍摄了一段视频,把应该如何从专用通道进入血透室的路线在病人群内详细说明。
自3月以来,血透室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为确保安全,每次病人来院都要安排进行核酸检测,随后才能进行透析。与此同时,变量也不断出现,每天都仿佛在“升级打怪”,固定来做血透的患者突然因为小区封控来不了了;因为科室闭环需要协调那些在外的患者转院;接到兄弟医院转来的需要协助安排透析的病人……
血透患者一般都需要长期透析,医护及患者间都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就像是一个特别的大家庭。在困难考验面前,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涌动着温馨与感动。这两周,科里收到了好几封患者手写的感谢信,肾友微信群里长长的留言感谢更是不断刷屏。
闫红玲护士在这些感谢里常常被提到。
3月初血透室因为疫情防控要闭环,常规透析病人要转移到其他医院治疗,轮班休息在家的她挑起了重担,成为了这批病人的领队。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医护,病人们把闫红玲当成了贴心人,有什么都会跟她说,她也主动关怀,向医生反馈病人的情况。
有个病人因为上午有发热暂时不能做透析,她陪着去发热门诊就诊,考虑到这个患者有抑郁史,她努力开导忙前忙后,终于在下午四点多拿到核酸阴性报告后,给病人打针上机。闫红玲一边松了口气,一边也给病人家属报了平安。
那几天早出晚归、三餐不定时成了她的常态,手机更是名副其实的热线电话,她却没有一句抱怨。她说病人每次透析完成回到家后打在群里的“到家了,谢谢”,就是最好的强心针和兴奋剂。
对血透病人来说,日常健康的管理在特殊时期更显重要。群里不时有患者会发来信息“小区封控了”。血透室的医护就会立刻查看这个患者目前的具体情况,李新华主任会给患者打去电话,针对个体情况告知注意事项,叮嘱要立即跟社区报备,提醒家庭相关的药物要有所准备,如何控制水分摄入、限制钾摄入,不厌其烦。
真诚的心是会相通的,彭艾主任、胡大勇主任、赵丽敏护士长、余晶晶、徐琦、高倚天……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每一个医护的名字都会在感谢里被提到。有的病人的感谢充满诗意,“走到哪就在哪发光”;有的病人的感谢直截了当,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有的病人的感谢洋洋洒洒:“向你们深深地鞠一个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付出,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今后的时光里,为十院血透中心的正常运转,做一个遵守制度的好病友。”
徐巍的手机里有一张她和患者携手起舞的照片,那是科室闭环期间给生日的病友办的小小庆祝仪式。病友说:“我自己都忘了,可老师们很细心……白衣天使让我过上一个不同凡响的生日,此情此景让我终身难忘。”
病毒隔不断医患间的情谊,也希望春风吹拂开阴霾,能在平凡日常中携手舞出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