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域静态管理之下,市民该治的病还得治,该吃的药不能断。因此,最近几天,一支“配药男团”在杨浦区长白社区“火”了。他们,就是帮社区居民和长租公寓租客等各类人群代配药的“大白”们,这些专门跑医院配药的20余名社区服务志愿者几乎都是男性,所以,被社区居民打趣地昵称为“配药男团”。
每天,在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都会准时出现一群有序排队的身影,不论刮风下雨,穿着闷热的“大白”,他们都会来这里帮居民排队配药。机关联络员陈超、居委会干部施俊、长白新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永康……这些以往不太跑医院的男同志,自从开始管起从小区居民到长租公寓租客等各类群体的服药问题,他们对配药流程也变得越来越熟门熟路。
“我们先收集居民、租客的配药需求和医保卡,然后来这里为居民配药。”顶着大太阳已经排队3小时的陈超介绍说,他的手里攥着一叠医保卡,每张卡的背后,都有一双殷切盼望的眼睛。配齐药品后,他还要辗转奔赴多个点位为几个长租公寓的租客送药。
除了每天固定来配药的“男团”大白,还有临时客串的“男团”成员。
“施老师,我做手术后一直要吃药的,已经断了一天,头已经晕得走不了路,能不能麻烦你尽快帮我配一点!”日前,正在办公室为居民打印核酸检测登记码的施俊接到居民求助电话,尽管马上就要开始到现场安排居民区的核酸筛查,他还是耐心安慰来电人,说:“阿姨,您别急,今天我一定给您配好。”
作为居委会唯一的男同志,值守夜班、为封控楼道消毒、收垃圾,不管做什么事,施俊总是冲在前、挑重担,他常说:“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
果然,待社区筛查工作结束,心中惦记着老人安危的施俊来不及吃上一口饭,就匆匆换好衣服,赶赴社区卫生中心,他说:“怕时间赶不及,去了还要在门口排队呢!”
有些药在社区卫生中心难以配齐,还要到大医院挂急诊。“周阿姨昨晚半夜突然发病,着急用药,我只能晚上冲去看急诊。”回忆起4月4日凌晨1时的惊险一幕,长白新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永康至今还印象深刻。
当时,吴永康骑着电动自行车一路疾驰驶向附近的三甲医院,然而骑到半路竟然发现电动自行车没电了。原来,白天他忙着为居民分发抗原试剂和蔬菜礼包,忘记充电,没想到半夜还要骑车出门。半夜里哪里找充电站?吴永康只得咬紧牙关,一路推着电动自行车,吃力地走到医院。当配好药再推着车回到小区时,已是早上5时许了,他索性不睡了,简单洗了一把脸,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新一轮的核酸筛查工作中。
以下是记者与“配药男团”成员之一陈超的部分对话:
问:您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
答:我本来是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平安办的工作人员,自3月29日开始下沉社区,就一直工作在防疫一线了,还没回过家。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负责联络居民区和14家辖区内的长租公寓,里面至少有2500名的租客。和普通居民区不同的是,这些长租公寓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需要我们来对接生活需求。
问:怎么想起去配药的?
答:随着封控时间的不断加长,不少居民和租客的药品出现了供给不足,主要包括高血压、痛风、肠胃等日常药,面对群里提出要求,我就想自己能不能帮这些足不出户的人一把,替需要的人把药配回来。
问:第一次配药什么感受?
答:说出来还挺不好意思的。第一次我为居民们去配药,去之前觉的挺简单,心想不就是递卡、开药、付钱、走人嘛?没想到花了我3个多小时。原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的人还真不少,而里面的医生也人手有限,光排队就花了2个多小时。轮到我这一批后,里面医生刷卡、开单、找药、收费、找零,又快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
问:那后来几次是不是就有经验了?
答:是的,我了解了整个流程后,心里就有数了。回去后,我就告诉居民们,让需要开药的人先准备个塑料袋,把自己的病例本、医保卡、现金全放在里面,再把所有的小袋子放进一个大袋子,这样就方便医生处理,尽量缩短流程。当然人也不能闲着,我和医生说好了,让袋子排队,自己先回社区继续处理别的工作,到时再来拿。毕竟,基层现在是争分夺秒,时间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
问:您怎么看待居民称呼你们“配药男团”?
答:配药行,“男团”怕真不够格(笑)。说真的,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够助力大家坚持下去的信心。而这,也是我们所有社区工作者努力奋战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