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转移肿瘤大如“双胞胎”,无法正常进食排便……神经内分泌肿瘤了解一下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07-04 15:21

摘要: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上根据肿瘤的分化好坏,可以分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

“各项指标都挺好,看来我们的‘第一战’胜利了!继续现在的治疗方案,三个月后再来复查……”


近日,在肿瘤医院浦东院区神经内分泌肿瘤门诊,首席专家陈洁教授的话让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张女士兴奋不已。


而就在三个月前,已经发生双侧卵巢转移的张女士在肿瘤医院经历了一次巨大肿瘤的手术。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团队联合肿瘤妇科及麻醉科团队,成功为她实施了卵巢巨大转移瘤的减瘤手术,切除了腹腔内两个达20余厘米的巨大转移瘤,显著改善她内脏被压迫的症状,并为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争取到了机会。也正是这些努力,为张女士在肿瘤医院的“第一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多次治疗失败,巨大卵巢转移瘤已严重压迫内脏


几年前,张女士在当地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021年5月双侧卵巢又发生肿瘤转移,且转移病灶不断增大。


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极高,张女士已经辗转多家医院,但未能获得有效治疗,双侧卵巢巨大的转移瘤逐渐占据了整个盆腹腔,造成肠道和泌尿道的压迫,使张女士无法正常进食、排便和排尿,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今年2月底,张女士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门诊就诊,寻求减瘤、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


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陈洁教授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少见肿瘤。胃肠胰是其好发部位,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0%,其中胰腺又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最好发部位。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而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其治疗手段涉及多个学科,因此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联合减瘤,为后续药物治疗争取宝贵机会


当张女士来到门诊时,已经处于晚期状态,腹部因巨大转移瘤明显膨隆,如同孕妇。


就在专家们联合会诊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在准备接受手术减瘤前,张女士低血糖反复发作,而且没有规律,同时由于长期无法正常进食,白蛋白水平极低,胸腔积液肺不张,心肺功能明显受影响……经过医疗团队多次少量的胸腔引流、血糖24小时监测、以及支持治疗,4天后张女士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


麻醉科朱赟教授团队在手术前一天,讨论分析麻醉意外和难点,充分评估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心肺功能的监测方案、 并严格体液和体温的管理。


手术台上,在麻醉团队、手术护理团队紧密配合下,肿瘤妇科杨慧娟教授和单波儿教授为张女士实施了双侧卵巢转移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她的腹腔内约2000ml腹水,双侧卵巢囊实性巨大转移瘤的直径分别达到27厘米和24 厘米。


术后张女士恢复良好,于第二天进食流质、并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并于术后一个月开始了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6月30日复查时,张女士各项指标良好,病情明显被控制。


陈洁教授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上根据肿瘤的分化好坏,可以分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瘤即使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转移,在经过恰当的综合治疗后仍可能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这些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核素治疗、内镜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手段,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分级、分期及是否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在就诊时,一定要选择相应专科经验丰富的正规医疗机构,以免贻误病情。


摄影:王广兆


通讯员:梁贇,王广兆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五年生存率达国际领先!“沉默的肾...

核酸报告未出,病人粪液涌出腹腔…...

上海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最新成果...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