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给老年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我国疫苗能够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截至7月22日,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约5519.15万剂,覆盖约2248.86万人,覆盖率101.80%;全程接种约2127.50万人,接种率96.31%。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约1054.68万剂,覆盖约407.67万人,覆盖率70.10%;全程接种约384.52万人,接种率66.12%。
据悉,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疫苗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比例达到84.7%,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67.3%。对比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上海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相对较低。上海还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都在担心些什么?
担忧一:新冠病毒已经变异过几次了,中国的疫苗还有用吗?
据23日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研究发现,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18岁到59岁的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63%和65%,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低91%和94%。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要低73%和82%,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89%和95%。我们国家的疫苗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疫苗设定的标准,就是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外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我国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死亡也仍然具有良好保护作用,而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从今年3月起的上海疫情死亡病例中可以看到,超过90%是未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透露,老年人完成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免疫,即使感染,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至少降低60%,如果还接种了加强针,风险降低90%以上。
所以,为了减少发病、预防一旦感染后出现重症,老年人该打疫苗的还得打。
担忧二,老年人多少有点慢性病,很怕打了疫苗有反应,甚至诱发糖尿病、白血病。
23日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的情况来看,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等这些慢性病患者,只要健康状况是稳定的,药物控制是良好的,均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据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自身抵抗力是比较差的,接种新冠疫苗对他们来讲更有必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达标、并且没有过敏史、不处于急性发作期,是鼓励推荐去接种新冠疫苗的,给自己“多一层防护”的。当前,老年人合并多重慢性疾病的情况其实很普遍,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经常在老年朋友身上“共存”,她建议老年朋友有这种情况的可以咨询专业医生建议,慢性病并非接种新冠疫苗的绝对禁忌,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疾病处于稳定期,有条件的,就可以预约接种。
至于网传“打了新冠疫苗可能引起糖尿病甚至白血病”的说法,中科院院士王福生明确表示,新冠疫苗接种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出现肿瘤转移扩散。
所以,担心自己身体不能承受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可以先去找自己的医生咨询一下,听医生的话,能打就打。
上海:提供上门服务、专车接送
据介绍,上海各区综合考虑辖区内人员结构的实际情况,以及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的分布等,科学制定接种计划、不断完善服务模式。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接种点进养老机构、移动接种车进社区,提供上门服务 或者安排专车接送,让老年人打疫苗更方便。
同时,上海市也明确,必须坚持“科学、规范”的原则,科学把握接种禁忌,严格落实接种前健康问询、规范实施接种。
(头图:上海徐汇区一老人在小区里接种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