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创针刺麻醉技术登上纪录片,火了!网友:针尖下真有生命奇迹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08-01 14:09

摘要: 上海是针刺麻醉的发源地,如今,针刺麻醉从这里再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心脏手术是外科手术中最难的手术,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针刺麻醉在难度最大的心脏手术之中发挥了非常神奇的作用。一根小小的银针,如何拯救一条条宝贵生命?


近日,一部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历时一年半跟拍了上海针刺麻醉团队和很多真实病例,引来网友追捧:“原来中医还有这么神的技术,针尖下真有生命奇迹!”


“捡”回这门差点失传的中国技术


针刺麻醉是中国现代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它将古老的针刺技术与现代的麻醉技术在外科领域进行完美的结合,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尤其是,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手术患者,以及在如战争、灾难等缺少麻药的特定情况下,针刺麻醉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从1958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第一例针刺麻醉扁桃体摘除手术开始,开辟了针刺麻醉这一全新的领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肺科医院和仁济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辅助下的肺切除手术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标志着针刺麻醉可以适用于大型手术中,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但是,清醒状态下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由于它不具备肌肉松弛作用,无法达到100%的镇痛、镇静效果,加之对针刺麻醉的基础研究能力薄弱,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不精确,有悖于现代医学伦理学的要求等;以及针刺麻醉技术劳务收费低廉等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针刺麻醉的功效受到广泛的质疑,逐渐式微。


在上海,有一个团队,一群人,从未停止对针刺麻醉的探索研究,将这项濒临失传的中国原创技术被重新“捡”回,并发扬光大,在加速患者康复的道路上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全国针刺麻醉领军人物、周嘉教授正是这支团队的领路人。


纪录片总策划腾俊杰感言,拍摄过程更是见证奇迹的过程,对周嘉团队深深感到敬佩,他们将中医药文化瑰宝出了新光彩。


BBC现场采访,古老技艺重新被世界关注


从2001年起,周嘉带领团队改良了以往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提出了针药复合的现代针刺麻醉的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应用范围更广的技术规范。团队成功施行了700多例无气管插管的针药复合麻醉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800多例无气管插管的针药复合麻醉下胸腔镜肺部手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将这一技术在全市多家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中进行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


2005年,团队顺利完成的一例针刺麻醉无气管插管下心脏二尖瓣成形术被BBC现场采访并全球报道,让我国沉寂了20多年的针刺麻醉技术再次被世界认识和关注。团队对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完善发展,让针刺麻醉这一国粹又回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传承创新期”。


现代针刺麻醉,无疑是中医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并重发展的典范。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肺手术中,无气管插管的现代针刺麻醉与常规气静全麻的临床结果同期比较,显著减少了70%-80%的麻药使用量,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加快了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天数,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这一临床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和关注,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


这么好的技术应该多推广


“我今天特别激动,非常感谢周嘉院长团队。”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中的主人公,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何玉兰说,“我当时用了现代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完这么大的心脏手术,医生一叫我就醒了,恢复得特别快。”


“我之前也上过全麻开过大刀,术后昏睡了七八个小时,醒后还恶心呕吐了好几天,非常难受。”何阿姨的爱人老魏也感慨地说到,“我看她这次心脏手术刚结束,人就是清醒的,也没啥难受,进食、活动都非常快,奇迹般的康复都归功于现代针刺麻醉技术,这么好的技术应该要多多推广。”


64岁的章先生,也是现代针刺麻醉技术的受益者。他说“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肺癌手术一结束,我就清醒了,休息片刻我就自己走回了病房,术后第二天,出院了。现代针刺麻醉真的牛”。


周嘉教授领衔的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目前已成功开展了数万余例的各类针刺麻醉手术。团队重新确定了现代针刺麻醉的优势病种,明确围手术期临床路径,制定了临床应用规范和手术指南,使上海的针刺麻醉成为全国开展针刺麻醉临床实践的排头兵,成为全国最大的针刺麻醉临床基地。





通讯员:沈莉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球每年百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出现...

岳阳医院开设新冠康复门诊,提供全...

上海多家医院推出便民配药门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