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大增,这个项目成了老人们的“新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2-08-04 17:29

摘要: 老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


随着上海针对高龄失能老人分批有序“重启”长护险服务,助浴、手足部清洁、导尿……这些专业的居家照料服务再次送上门。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防控和养老院封控影响,上海养老服务需求大增,将养老床位“搬”进老人家里的“家床”项目更是受到追捧。


剪发、助浴…助老服务又回来了


“记得头一天去老人家的场面是泪目的!”易得康虹口护理站(安得康)护理员高庆香告诉记者,她服务的一个老人姓吕,以前每个月都是由她给老人理发。“解封后第一次去老人家里,一进门就看见头发长得都挡住了眼睛。他看见我激动地说:‘你再不来我就要扎辫子啦!’”


理完发后,老人告诉高庆香,没有护理员在身边,他的生活一团糟。“很多老人在接受我们解封后的第一次服务后,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一直乐呵呵的!”


“还有一个95岁的吴奶奶,解封后第一次去她家,竟然哭了,说我不在的这两个月,只能让小辈帮忙擦身,太不舒服了!”在为其洗完澡后,吴奶奶抱着小高激动地说:“洗澡是我这个老太婆最大的享受。我也喜欢干净清爽,谢谢你哦!”



日间照料定制服务送上门


疫情之下,很多老人不能到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如何给在家中也能享受这个待遇?


上海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下属机构华阳日托深耕华阳路街道服务辖区,主动了解服务对象及家属的诉求,利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邻聚荟”的两级服务模式优势,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注入新的日间照料服务活力。


现年86岁的姚奶奶是华阳日托的服务对象。今年受疫情影响,姚奶奶独自一人在家中居住了3个多月,期间不小心摔了一跤,腿脚至今还未完全康复。奶奶视力、听力都不太好,家人很不放心。正在姚奶奶一家一筹莫展之际,华阳日托将专业的日间照料服务送上门。


华阳日托了解到,摔跤使姚奶奶的自理能力受到了很大影响。受伤的关节不但形成了慢性疼痛,还影响其日常行走,而且腿脚的不利索,也让奶奶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导致其不敢出门。


由日托设施长、日托社工、康复师、护士、护理员等组成的专业服务小队,决定以康复服务为核心,以康养、康乐服务为支撑,为姚奶奶制定了“一人一案”的日间照料“处方”。


康复师首先系统评估了姚奶奶的腿部、胯部等关节部位,在细致全面了解情况后,制定了腿部康复训练计划。


姚奶奶在接受了近2个月的康复训练后,腿部逐渐变得有力,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肌肉运动也顺畅了很多,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性更是有了显著恢复,目前已经能够脱离拐杖,自我行走了。


针对长者们常见的康养需求,华阳日托给老人们提供的上门服务计划非常丰富。护士会每周上门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如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测脉搏等,检查药品使用情况,查询药物保质期,实时收集老人的动态健康信息,保障安全健康。


社工也会适时上门询问老人近期的身体、心理、饮食、睡眠、用药等实时情况,向老人及其家属收集服务反馈,保障服务过程规范安全,服务结果良好有效。


“家床”服务需求成老人“新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长护险申请条件的限制,加之防疫影响,老年人对于家庭照护床位(家床)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


“上海本轮疫情后,我们接到了不少咨询或申请家庭照护服务的来电,养老院暂时去不了,子女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老人又希望能在熟悉的环境里安养,因此能满足在家养老的家床服务就火起来了。”福苑“家床”业务负责人黄伟铭说。


“家庭照护床位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除了困在家中的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独居老人,也有术后康复阶段,出院后回归家庭,但家属缺乏专业照护能力的老人。


“家床”服务有机构式长期照护,提供照护计划制定、身体护理、生活照料、营养咨询与膳食服务、个人清洁卫生、心理慰藉、康复训练、医疗护理以及远程响应、紧急援助等;也有阶段性专项照护,为短期内各类照护需求提供对应服务,最大限度的“解放”家庭照护者。


这种打破“老人跟着床位走”的传统模式,由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队伍,依托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全天候的居家照料服务,实现了“床位跟着老人走”的新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也逐渐成为了老年人的“新欢”。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床位,20...

视频|食材有限,菜谱告急?看看这...

上海市消毒专班:不要往下水道倒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