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福寿园了解到,通过全新启动的数字化一体服务设施,目前位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的实体园区已经完工落成,相关数字化空间服务正在试运营阶段,园区整体即将对外开放。未来,业内将首次提供无实体墓碑的“虚拟数字葬”。
慧心谷项目实体园区选址于上海福寿园内,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由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天泉佳境设计机构创新设计。
除平地面积外,慧心谷项目额外拓展了立体(墙体面积)近900平方米,用于立体安葬;园区产品包括了水景石艺术葬、晶石葬以及生态葬等形式,平均占地仅0.1平方米,部分产品更可通过降解实现土地循环使用,从而使得空间面积增加20%,产品容量增加45%。
天泉佳境设计机构总经理袁天伦表示,此次慧心谷的园区设计首创HOME PARK理念。一方面将平地打造成一个个小型台地场所,每个小台地就是一个静谧、私密的家庭小庭院;另一方面置入室外图书馆、家庭聚会空间、露营休闲设施、户外教育空间等共享空间,可以进行读书、露营、户外、追思会等多样活动。
此外,慧心谷内特设了水岸智慧屏幕,把祭扫空间从狭小的墓碑或室内场所转移到舒适、宽敞的智能化场景,通过智慧屏幕可以营造四季流转、山水归程、明月小楼等不同意境,给亲属带来“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追思体验。
针对海葬、遗体捐献者等无骨灰储存需求的用户,慧心谷项目在业内首次提供了无实体墓碑的“虚拟数字葬”。
而通过“天境石”,用户可以在获得数字土地认证证书后,点击它进入“云上天境”。福寿云科技总经理于浩表示,“云上天境”的本质是一个数字空间服务体系,它能够存储声音图像、记忆场景、人生故事、数字资产、社交关系等,最终通过相貌、声音以及思维的复刻,让逝者的数字生命永存在这个空间里。
整体上,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裁赵宇介绍,福寿园一直以来都积极拥抱数字变革,2001年就尝试推出网上祭扫业务,2014年实现了墓碑二维码技术应用,更在2020年推出“福寿云”平台,开发了云讣告、云追思、云上纪念、数字礼葬、数字纪念馆、福寿家礼、福寿云管家等多个模块。而此次慧心谷项目的发布,代表着福寿园正式进入数字化生命服务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从殡葬和纪念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看,慧心谷这种将科技与文化、线上与线下更好融合的数字陵园,有望提高和延展纪念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