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晃动手腕,拉花杯的咖啡上晕漾起白色的“之”字型奶泡,最后形成了一颗爱心图案。9月5日上海慈善周开幕,全市首家商业化运作的自闭症咖啡馆——“多·幸福咖啡馆”也迎来开业之喜。
咖啡馆共有5名自闭症员工和1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主要是协助处理一些初期的突发意外,之后将慢慢淡出。
康复老师、上海小马过河启星艺术发展中心——上海博爱儿童康健园主任王恒民告诉记者,以制作咖啡为例,正常人可能学习几天就能上手,但对于自闭症患者则需要将咖啡研磨、咖啡萃取、牛奶拉花和咖啡机清洁等各种步骤进行分解细化,反复训练。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做一杯咖啡,实际上是在进行认知执行功能训练。
记者了解到,“多·幸福咖啡馆”脱胎于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研究基金课题《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系统》项目。
2014年,咖啡馆发起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康复系副教授陈东帆和王恒民合作研究自闭症患者基于职业目标的精准康复训练核心课程。
为什么会选择咖啡馆试水呢?
陈东帆告诉记者,在进行了从讲话发声、和人打交道、学做事情到最后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多年论证,课题组认为咖啡、烘焙是自闭症患者最合适的职业技能。
2022年年初,“幸福咖啡馆”实训基地作为“幸福之花”项目的落地形态,在文定路博爱儿童康健园楼下悄悄开业。类似于“前店后厂”模式,自闭症患者在二楼接受课程培训,在一楼进行实操训练。
“由于实训基地无法容纳更多的患者,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由此有了把自闭症咖啡馆推向市场的设想,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和家庭受益。”回忆起项目初创期的艰难,陈东帆说爱心企业的助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多特瑞公司在获悉“幸福之花”项目的需求后,主动提出可以在公司门店内辟出一块场地,作为项目的实训基地。“课题组认为,多特瑞从事精油和芳香日化产品的生产销售,门店内散发的芳香气味,有助于患者的情绪调节。店里也有足够的场地提供给自闭症患者家庭举行一些小型的聚会沙龙。于是三方一拍即合,将咖啡馆推上了日程。”
根据陈东帆的设想,通过和爱心企业合作,未来申城会有若干以“幸福咖啡”作为后缀名的自闭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