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应对疼痛,预防意识不足五成,忍痛、拖延治疗较普遍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10-21 15:05

摘要: 该调研共有2697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包含对常见疼痛的认知、管理行为和预防行为等内容。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显现,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10月17日-23日是“中国镇痛周”,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指导的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发布。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认为常见疼痛排名前四的有:骨骼肌肉疼痛(颈椎、腰背、椎间盘等)(占比80.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占比53.1%)、头部/颌面部疼痛(占比48.4%)、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占比40%)。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俞华透露,当前,我国疼痛患者远超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不单是病症或疾病,这背后是人们对待生活质量的选择。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教授指出,长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例,其疼痛涵盖了大部分神经病理疼痛的表现,例如刀割一样疼痛、针刺一样疼痛、麻木痛等。有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折磨十年的患者,形容永远有一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脑门。


调研显示,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牙疼、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在中老年人认知和实际经历的疼痛程度评级中,差距排名前三,分别为19.6%、16.7%、11.7%; 56.6%中老年人普遍患有至少2种常见疼痛;疼痛发生后,近半数(48.4%)的中老年人选择忍痛,且年龄越大,会有更多人选择忍痛。


拖、辗转多个科室、很难完全治愈,成为目前具有疼痛困扰的中老年人群常态。53.1%的中老年拖延就医时间超3天;如果选择3天内就医,60%治疗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而3天后甚至更长时间就医,则有难治愈的趋势。67.5%的中老年需要辗转至少2个科室就医,拖得越久,确诊越难。大多数(95.4%)中老年人就诊后疼痛问题无法完全治愈,45.5%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仍受疼痛影响。


被动疼痛不如主动管理和预防,但在这方面,调研显示,中老年常见疼痛的预防意识不足半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雪平教授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器官功能逐步衰减,免疫力有所降低,加之多数老年人合并慢性病等基础疾病,罹患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罹患感染性疾病后也会加重基础性疾病,导致疾病治疗更加复杂,疾病引发的疼痛更加难治愈。因此,提前管理和预防疼痛非常重要,睡眠充足、规律运动、保持愉悦等可以预防相关疾病。在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疾病中,以带状疱疹所引发的神经痛为例,除了上述常规预防方式外,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


通讯员:忘易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