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进博会关注疾病“污名化”话题:这些病人不该受到偏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2-11-07 14:30

摘要: 今年是GSK中国连续参展进博的第五年,展示了在中枢神经领域和乙型肝炎领域的创新研发成果以及支持我国疾病防治所做的努力。

以进博会为平台,连日来众多科学医学论坛或圆桌会议相继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11月6日,上海众多医学专家群聚进博会,与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了三种容易被“污名化”的疾病在中国的防控现状和疾病管理等话题。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该被温柔以待,消除污名,正视疾病, 不要忌讳求医,早一步找到它,才能早一步从它手中夺回原有的生活。


消除对慢性乙肝的偏见,可防可治!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中国乙肝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基数庞大,我国仍然是一个乙肝大国。目前,由于早期乙肝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导致就诊滞后,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许洁教授在圆桌会议上强调:及早筛查并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新发慢性感染,减低死亡率。


筛查对于我国乙肝诊断和预防、延缓或防止乙肝组织学进展以及提高乙肝治疗覆盖率十分关键。专家提醒:对一般人群,特别是慢性乙肝病毒(HBV)高危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孕妇、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治疗者,应主动到医疗机构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做到应筛尽筛。


目前,慢性乙肝治疗主流用药为口服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循证医学证实,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有效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从而减少肝硬化相关并发症、降低肝细胞癌和肝病相关病死率。


许洁教授呼吁大众正确看待乙肝,消除疾病歧视。她指出,乙肝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预防乙肝的方式。坚持服药、规范治疗,乙肝患者同样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7成癫痫病人可以低成本实现无发作


在中国,癫痫是另一种容易被人误解的疾病,也是神经科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近年来,我国癫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事实上,癫痫不仅仅是医疗问题,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癫痫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及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可使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丁晶教授强调,癫痫并非不治之症,科学规范的诊疗是应对癫痫疾病的关键所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全球癫痫报告》也指出,25%的癫痫可以早期预防,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有效而低成本的药物来实现无发作。


正视“情绪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负担加重,许多人深受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情绪疾病困扰。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国民的心理健康。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情绪病存在多种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例,至少有1/5的患者实施过自杀,且由于患者长期大脑某些区域的神经元容易丧失和萎缩,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此外,患者罹患糖尿病发病率可能会升高2-4倍,如果没有恰当治疗,双相障碍患者可能会减少10-12年寿命。


目前,药物是治疗焦虑、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情绪病的主要手段,患者在保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教授指出,规律服药可减少复发,有利于控制病情。患者应分清正常情绪波动与情绪病,及时求治,积极对抗疾病。


疫情之下,每个普通个体都应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压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季建林教授提醒公众,平时应警惕情绪、生理以及躯体方面的反应,当情绪失调持续时间过长时,就要考虑得情绪病的可能,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球主要油籽加工商”邦吉亮相进...

进博会成为“创新孵化器”!全流程...

提供线路信息、到站提醒、沿线导游...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