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1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上海坚持将“人民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有机更新具体行动中。如今,上海的历保建筑如何活化利用?旧区改造如何稳步推进?11月9日,市人大代表就“城市更新”主题进行了集中视察。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有了“智慧大脑”
2020年5月,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新一轮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历时一年半后,展示馆顺利完成了建筑改造、展陈更新、智慧展馆三大建设任务,在展陈空间、设计理念、数字应用、智慧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下午14时,代表们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调研本市城市更新总体情况。
走进展示馆,代表们参观了以“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为主题的展陈。其中,5D沉浸式城市数字模型运用数字孪生理念,替代原物理沙盘,构建了可交互的大型沉浸式混合现实场景,并融合数字化城市展示与分析模拟功能,成为了城市规划展示的“智慧大脑”。而“城市实验室”项目打造了目前国内首个基于真实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规划实验平台,市民可以直观感受到上海规划建设的美好蓝图。
值得一提的是,展示馆序厅集中展示了上海自1931年至2017年的6轮城市总体规划介绍,为市民了解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窗口。
虹口区重点推进历保建筑活化利用
位于北外滩路8号的世界会客厅与外滩、陆家嘴共同构成了黄金三角。站在会客厅2楼的景观平台上眺望,往东是百年的老外滩,对岸是改革开放4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年成果的展示,独一无二的美景引得代表们纷纷拍照留念。在这里,代表们听取了虹口区介绍北外滩区域更新进展情况。
据介绍,虹口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在“留”的基础上做好“修”和“用”,让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完善与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有机结合,更好地展现了城市软实力的魅力。
2022年以来,虹口区推进历保建筑活化利用,完成总量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各类旧住房修缮工作,重点实施了河滨大楼、雷士德工学院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其中,河滨大楼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修缮过程中,通过电梯更新、公用厨卫改造、重点保护部位复原等,最大限度复原其历史风貌,重现了远东第一楼昔日的风采。
上海的旧区改造将持续推进
从1992年3月启动首个成片旧改项目开始,上海长年把旧区改造摆在民心工程之首。视察最后,代表们前往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参观“上海旧区改造三十年”主题展。
据介绍,此次展览内容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人民城市人民建和喜看旧貌换新颜。展览通过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现了上海旧区改造三十年的艰巨历程与辉煌成就。
那么,上海的旧区改造未来将如何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剩余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39.6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总量约684万平方米,其中,小梁薄板房屋约49.7万平方米;不成套职工住宅约194.8万平方米。此外,除已认定的5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外,还有“城中村”点位约705个。
根据目标,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将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到2027年底,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不成套里弄房屋改造加快推进,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规模化推进。到2032年底,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不成套里弄房屋、公寓、花园住宅改造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