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部肿瘤的小创伤新技术来了!好像做了个“无痛胃镜”,就把肺结节消灭了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11-17 15:50

摘要: 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举行主题科普活动。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部结节的发现率也逐年提高,其中有一小部分为早期肺癌,有部分患者因年龄、肺功能、体质、多发病灶、恐惧等因素不适合手术。如今,呼吸介入诊疗作为一种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的技术,已成为传统手术切除手段之外的强有力补充。


50分钟手术,就像一次“无痛胃镜”


57岁的叶女士历经乳腺癌根治术及多次化疗,已是一位和癌症抗争了10年的老战士,今年常规复查结果发现,她的两肺新发结节,大小1.5cm左右。


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她和乳腺外科医生面前,结节是良性恶性?恶性的话,是乳腺癌转移?还是肺内原发肿瘤?不同来源的病灶,治疗方案完全不同。病理学诊断对叶女士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手术从肺部取得新发结节病理是最理想的选择,及时明确结节性质刻不容缓。


然而叶女士的右下肺结节位置需要切除的肺组织会比较多。她对再次手术十分抗拒。心胸外科主任陈彤宇会诊后,决定在CT室内为叶女士进行电磁导航下经气道肺部结节活检+消融术:利用超细气管镜及超细超声探头结合电磁导航技术,将超细气管镜从口腔插入,在电磁导航的引导下,沿气道精准地到达肿瘤所在部位进行右下肺肿物活检。术中快速ROSE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医生就沿原气管镜通路立即对该肿瘤结节进行20分钟的微波消融。


整个活检+消融手术耗时50分钟,操作过程既精准又微创,全程患者均未感到明显不适。术后当晚叶女士已能经口进食,术后第一天已在病房活动和病友谈笑风生,相比传统的胸腔镜手术创伤大为减轻,患者的主观体验感如同经历了一次无痛胃肠镜一样,经过短暂观察便出院了。


一周后,叶女士的石蜡病理报告显示为浸润性癌,符合乳腺癌来源。复查胸部CT,叶女士的结节已显空洞样改变,证明微波消融达到“减瘤”的效果。乳腺外科医生根据病理结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后续治疗方案,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陈彤宇表示,呼吸介入诊疗技术能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风险为患者明确肺结节的诊断,同时可以对病灶进行微波、射频、冷冻消融等治疗,可以部分替代纵隔镜及胸腔镜活检手术。位于肺部中内侧带的结节病灶,经气管行活检和消融术是最佳方案。


“大杀器”迅速锁定0.1cm2病变区域


50岁的田女士,因胸痛在当地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当地医生考虑恶性肿瘤,后续还发现全身多处转移。明确病理类型成为田女士诊疗的重要一步。


术前CT影像显示,田女士右肺下叶分支支气管管口狭窄,但是其气管仅仅受到来自气管外侧的压迫,气道内并未见到明显肿瘤结构。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又能确保及时取到肿瘤组织?陈彤宇启用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这个“大杀器”。


通过超细激光显微扫描,他看到受压气管表面的一小片区域气管壁微观纤维排列出现紊乱,这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改变。有了这一重要依据,他当机立断在仅约0.1cm2大小看似健康的病变范围内,采用穿刺加钳取相结合方法获取组织标本,并通过快速病理诊断平台证实为恶性肿瘤,操作顺利完成,在成功取得病理标本的前提上将患者风险降到最低。


同样,田女士术后并未感到任何不适,一周后的病理证实为肺腺癌。


治疗越早,恢复效果越好


近年来,岳阳医院以中医特色专科为核心、以中西医多科室合作的学科建设为模式,建立了18个中西医协同中心,其中包括以胸外科、呼吸内科为核心的呼吸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肺部结节、肺癌患者,呼吸中心组建了呼吸介入MDT团队,由胸外科、呼吸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等组成。多科协作诊疗的模式明显减少了患者在不同科室乃至不同医院往返的麻烦,也能一定程度减少由此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


岳阳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振伟表示,中医在肺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肺癌的各个治疗阶段,包括手术前后,使用中药汤药、穴位埋线、功法等中医治疗可以达到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


陈彤宇则强调,肺结节、早期肺癌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借助CT等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甚至超早期肿瘤。通过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等手段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更快。


通讯员:沈莉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根针、一套功法……本土原创技术...

上海养生进补季即将到来,膏方门诊...

失去右肺,气管又被肿瘤堵塞!上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