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的落地窗、醒目的门口标识,超高的颜值……近日,位于漕东支路上凯翔小区门口的一家沿街“新门面”悄然“开张”,这里正是居民区新的居委会。
凯翔居民区由三个小区组成,房屋建成年代较早,居住此地的60岁以上老年人也占到了近四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小区。
原先由于场地有限,小区并没有老年活动室,居委会也“蜗居”在一栋小楼的二楼。前些年,随着美丽家园建设,小广场上搭起了一排长廊,成了居民活动的首选地。可一旦刮风下雨,这个室外小广场就美中不足了。
今年初,徐汇区提出居委会应沿街设置、打造15分钟生活圈重要节点等相关要求,凯翔居委会萌发了“搬家”的想法。
机缘巧合下,了解到小区共建单位、空军某部有一间门面房一直处于空关状态,最终在区委区政府、街道的支持下,顺利“盘”下了这间门面,并于10月27日正式“营业”。
新居委会“挂牌开门”后,迅速成为了居民们的“网红打卡点”。针对缺少活动阵地这一老小区居委会的痛点,迁移到沿街位置后,现在的凯翔居委会不仅是办事场所,更是开在居民家门口的“公共客厅”。
虽然整个居委会面积有600余平方米,但一楼的居委会办公室仅有30多平方,更多空间被赋予了多样化的功能。比如在办公室旁,一间多功能室承担了法律咨询室、警务室、业委会之家三重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凯翔小区有退役军人135名,其中战功卓著因战伤残五级军人林国祥,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获一等功;伤残军人张翊,参加过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伤残军人陶文,曾驾驶飞机参加过“一江三岛战役”,荣获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为此,新居委会特地辟出偌大一间会议室作为“退役军人之家”。
同时,温馨的儿童之家、舒适的阅览室、综合活动室、党员活动室……二楼甚至还有一个小露台可以品茗赏景,改造后的居委会通过合理布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务。
退休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有地方可以组织活动,有编织沙龙,可以读报、跳舞、唱歌,就算平时没有组织集体活动,买菜逛街走累了,来坐坐也顺路。”
在居委会墙上的“凯翔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上,详细标注着周边社区食堂、医院、公园、学校的位置,这里还提供爱心雨伞、针线包、充电线、打气筒、失物招领、测量血压等便民服务,甚至有共享轮椅出借。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利民说,随时敞开的大门拉近了与辖区居民之间的距离,也提升了居委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后续居委会还计划设置24小时自助终端受理的机器。届时,居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办理部分常规、高频项目,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漕河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正在根据区域形态、居住特点等,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全力挖潜增量资源,制定“一居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要求,分步逐批、稳妥有序推进居委会沿街设置,预计明年还有14个居委“改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