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感染重症高峰的来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正在成为重症高危群体。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糖尿病患者。入院时,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被立刻送入复苏室抢救。当时患者已血压休克,末梢血糖过高已测不出来,血气分析显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重度高钾血症,静脉血糖超过50mmol/L。
据家属反馈,患者已75岁,有多年糖尿病史和高血压,血糖控制不佳,平日主要依靠胰岛素注射配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感染新冠后,患者出现发热、食欲不佳,进食少的症状,家用血糖仪已无法测出血糖,增加胰岛素剂量的效果也不佳。感染2日后,患者出现呕吐、腹泻1天后,次日开始意识不清。
情况万分危急!ICU和内分泌科的医生迅速抵达急诊。经会诊后,该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脱水、严重高钾血症、无尿、肾功能不全。急诊立刻通过去甲肾上腺素升血压,同步进行补液扩容降血钾、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纠酸、抗感染、导尿等一系列治疗,纠正血糖控制至安全范围后,患者终于意识清醒了。考虑到患者仍存在肺部感染、心肌酶升高、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医院将其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目前已顺利转至住院部。
嘉会医疗内分泌科庞璨医生表示,一项汇总分析研究表明,糖尿病可能会明显恶化新冠肺炎的临床病程。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严重新冠肺炎的几率增加约2倍, 死亡的几率增加约2倍。2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有潜在慢性炎症,这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也可能加重了预后不良。虽然机制尚未明确,但在已有慢性炎症的基础上,伴随着对新冠感染的炎症反应增强和病毒载量的增加,就可能会导致出现极端的全身免疫反应,促使病情加重。
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始终是新冠疫情中最脆弱的人群,急诊科江少伟医生也遇到了多例糖尿病相关的危重症患者。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的两个重要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由相对胰岛素缺乏引起,在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在已有糖尿病的患者中,这可能是严重新冠肺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预后不良的标志。研究表明新冠会诱发糖尿病的严重表现,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危重症新冠患者可能出现重度胰岛素抵抗,而且新冠缓解后胰岛素抵抗可能迅速改善。此外,部分住院患者也容易出现长期重度低血糖。
因此感染新冠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都需要积极预防低血糖、严重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首先,加强血糖监测:
感染新冠时血糖能会出现波动,这时需要增加血糖监测的频次,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等时间点的指末血糖。
无症状感染或症状较轻的糖友,如果血糖控制平稳可选择居家隔离。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避免焦虑,确保合理营养膳食,因地制宜室内运动,同时加强自我血糖监测。
如出现高热不退、血糖持续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无法测出,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气短等病情加重的表现,需及时至医疗机构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其次,关于降糖药物:
新冠感染期间更需要规律使用降糖药物。坚持用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或停药,尤其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切勿随意停用胰岛素,如果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能正常进食,需及时根据血糖情况增减药物,或者及时就医寻求治疗方案的调整。
大部分止咳的液体制剂含有糖分,可能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开具不含糖分的止咳制剂。
为了保持补充水分,应根据需要每1-2小时摄入8盎司(约250mL)无碳水化合物的液体(如水、肉汤),以补充排尿和不显性失水丢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