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医院看病的老人突然心跳骤停,一群军医接力为他开展心肺复苏,医院候诊大厅临时“变身”ICU……终于,“暂停”了40多分生命得以重新启动,医患合力“跑”赢了死神。这是日前发生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一个奇迹。
快救我爸!老人倒在心电图室外
周一清早,在海军大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突然想起一声声急切的呼救。
“快来人啊!快来救救我爸爸”
“……爸爸,醒一醒,爸爸……快来人啊!快来救救我爸爸……”
8点30分左右,正在等电梯的胆道四科护士长沈丽顺着呼救声回头望去,只见心电图室旁候诊的椅子上,一位老人直挺挺倒在椅子上,身边的女儿正焦急呼喊。她快步上前查看情况,发现老人已处于昏迷状态,一摸颈动脉,博动已然消失!生死一线!来不及找平车,沈丽和家属迅速合力把老人平放在地上,立刻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
紧接着,正在附近磁共振室上班的影像医学科护士长年桂红也赶到现场,接手沈丽为病人做心肺复苏。很快,影像医学科医生陆伦赶来,打电话到ICU室请求会诊。护士罗红梅飞快推来科里的抢救车,趴在地上努力给已经生命停摆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面对压力,她冷静沉着,凭借过硬的技术给患者打好了留置针。
接到会诊电话不到3分钟,ICU医生贾毅带着抢救箱跑到现场,意识到老人情况危急,立刻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立刻接手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嘱咐身边的人给ICU副主任张金旻以及当天值班护士李金帅打电话寻求药物、除颤仪等支援。人工气道和静脉通路两个生命通道的打开,为后续抢救奠定了基础。
现场医务人员继续接力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珍贵的抢救时间一秒秒过去,患者对常规复苏却没有反应。好在,张金旻教授赶到现场统领抢救、指导用药,并守在老人身边持续为他通过简易人工呼吸器供氧。
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救活他!
很快,医疗总值班赵翎皓到场,迅速协调相关部门参与抢救。询问患者女儿得知,老人是来医院门诊复诊,候诊时突发意外。像这样不明原因的心跳骤停,抢救更加困难。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抢救车、氧气枕……候诊大厅迅速化身ICU抢救单元。接到护理处总护士长周丽平通知,护士从ICU、影像医学科、胆道科迅速抽调到现场。
随着时间流逝,抢救变的愈加艰难,一轮又一轮的胸外按压,一支又一支的肾上腺素,一次又一次的电击,所有的声音都湮灭在医生的紧急口头医嘱和家属的焦急呼唤中。
“一、二、三……,肾上腺素1mg静推……电击……”患者无自主心跳。
“……继续按压,加快液体速度……碳酸氢钠静滴……肾上腺素1mg再次静推……继续按压……”患者心电图仍呈一条直线。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知道,时间越长希望越渺茫,但他们心无旁骛、竭尽所能。30分钟的抢救,患者的呼吸心跳仍然没有恢复、瞳孔散大已几乎到边,抢救的黄金时间已经耗尽。
按照临床抢救标准,超过30分钟抢救仍未恢复呼吸心跳,经过医生评估后可宣告临床死亡。但是,现场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患者女儿一直急切地呼唤着“爸爸”;跪在地上按压的医护人员早已大汗淋漓、全身湿透,一个没有力气了,另一个就急忙接上;路过的医护人员看到了,也自发跑过来搭把手,哪怕只是为了给患者快速输液帮忙挤挤液体、抽药、备仪器……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救活他!
见证奇迹的时刻
40多分钟过去了,患者自主心跳仍未恢复。就在大家几近绝望的时刻,9点16分,心电监护仪上突然出现了自主心率,按压的医生激动的喊道:“患者有心跳了!”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大家都凑到心电监护仪前盯着屏幕,见证这一奇迹的时刻,心中无比欣慰。
但刚恢复的心跳仍然不稳定,ICU医生张金旻和贾毅继续分析心律、监测生命体征,对症下药,积极处理……渐渐的,老人心跳越来越稳定,瞳孔回缩、血压逐步回升、自主呼吸也恢复了。因考虑可能存在心源性问题导致呼吸心博骤停,医务处迅速联络心内专科接手进一步处置。
40多分钟按压、近2个小时的抢救,直到病人顺利转运后,在场医护人员才把悬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下。片刻后,刚才迅速展开过抢救的候诊大厅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仿佛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从未发生。大家转头一刻不停投入到周一清晨忙碌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