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人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诊疗服务,上海市公卫中心“组团”破解结核病诊疗难题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03-23 19:03

摘要: 目前,市公卫中心针对结核的疫苗研发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结核病仍是全球传播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据世卫组织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显示,全球2021年结核病估算死亡人数160万人,延续了2020年“不降反升”的趋势,同时全球结核病发病人数和耐药结核病发病人数较去年数据均双双增加,形成了全球结核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耐药人数三个重要数据均抬头的局面。


为了积极交流结核病诊疗、防控、研究成果,提高结核病防治能力,3月23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办的“2023年结核病研究高峰论坛”学术会议召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员流动为结核病流行提供了条件。特别是耐药结核、难治性结核病例增多,而且涉及的临床学科也越来越多。光凭结核科单一科室的单打独斗,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所以,本次大会倡议“关注、合作、行动,为终结结核病流行而共同努力”,引起在座专家的广泛共识。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一家以感染性疾病诊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临床、医技、科研三个条线的部门针对结核病一直采取合作应对。据了解,医院目前开展结核诊疗、检查、基础研究的科室包括:结核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妇产科、感染与免疫科、重症肝病科、骨科、普外科、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结核病研究中心等10多个科室,真正做到了合作组团模式。通过各科室通力合作,可以为广大“内、外、妇、儿”常规结核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特殊人群,比如合并肿瘤、风湿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病、糖尿病等人群,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低,还可以借助检验医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免疫学等综合检查手段,助力临床确诊结核病诊断。


在临床诊疗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公卫中心在科研领域也在对结核病发起挑战,专门成立了结核病研究中心。其中研究中心的范小勇科研团队一直在结核病疫苗研发领域默默探索。该团队基于仙台病毒和黑猩猩腺病毒载体以及mRNA等技术平台,创新性研发了多株新型结核亚单位疫苗,可用于结核病的暴露后预防,相关国内外专利具备原创性和应用开发潜力。目前,这些疫苗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有望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促成结核病暴露后预防性亚单位新疫苗项目的落地,通过对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的精准预防性接种有效降低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除此之外,斑马鱼拟结核病动物模型研究团队也是一大亮点,该团队的斑马鱼拟结核病模型,是研究结核病免疫学机制及抗结核药物筛选与评价的理想模型。


据了解,相关科研团队在结核领域的专利授权方面取得突破,通过研究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应用仿生亲和解析免疫组学技术鉴定了一系列新的结核病免疫优势抗原,在新型标志物领域申请和获得授权专利3项,同时在结核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制和转化方向,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


头图为科研人员进行动物细胞免疫检测实验。范忭忭 摄影


通讯员:范忭忭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