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海市将推动实施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记者了解到,上海仁济医院近年来发挥市级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和龙头效应,探索出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仁济模式”。不少老百姓发现,就算不到仁济医院,在上海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听到仁济的“名字”、看到仁济的“专家”。
把优质医疗送到居民家门口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将基层医疗水平“提起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表示,仁济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质,不断探索“多维融合、资源赋能、互通共享、同质运营”的医联体建设“仁济模式”。据他介绍,目前仁济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医疗机构,已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医联体”“仁济-社区‘双签约’”三大不同路径的管理模式。
紧密型医联体
仁济医院分别与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宝山区大场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及闵行区浦江医院四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建立起仁济医院浦南分院、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仁济医院嘉定医院、仁济医院浦江分院,共同打造紧密型医联体。
通过合作共建,仁济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人才队伍“扎根”上海各区,让更多周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专科联盟医联体
与杨思医院、安达医院、长航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医联体。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科室建设、医疗水平提高及专业会诊、绿色通道转诊等方式,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为居民带来总院同质量的医疗服务。专科联盟医联体单位共同开设“联合病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下沉至医联体单位。
仁济医院副院长牟姗介绍,仁济医院(杨思)病区床位数共计80张,主要承担起急诊稳定期分流、卒中康复等医疗工作;仁济医院安达综合病区床位数共计40张,主要承担日间化疗、综合内科等工作;仁济医院长航联合病区床位数共计20张,发挥着肾移植术后康复随访的作用。
此外,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19个专科联盟,为4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联合三省一市68家机构形成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泌尿专科联盟。
仁济-社区“双签约”
仁济医院与塘桥街道、南码头路街道、孙桥镇、高东镇、新场镇、金杨新村街道、周家渡街道、上钢新村街道、潍坊新村等街镇合作开展“双签约”,通过全科医生直接参与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经绿色通道优先转诊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延伸至浦东各街镇,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加强全专结合医防融合、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鼓励组合式签约、关注重点人群等方式,将最好的医疗资源及服务下沉到社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下沉”的都是仁济医院的“干货”
看上去都和仁济医院有关,到底是真合作还是仅仅“挂个牌”?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表示,“下沉”到下面的,都是仁济医院的“干货”。
譬如,派驻行政管理和科室骨干等人才梯队至区域性医疗中心。浦东新区卫健委与仁济医院于2022年9月签署合作共建浦南医院,浦南医院38个科室主任全部由仁济医院科主任兼任,覆盖95%的临床医技科室,9个科室派驻执行主任。
把技术资源沉下去。嘉定区中心医院借助仁济医院“消化病中心”“泌尿外科诊疗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心”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其他优势学科加快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学科发展,积极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
让服务资源下沉。仁济医院的专家名医下基层、走社区,将仁济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带到社区中,真正实现老百姓家门口看专家的愿景。
牟姗介绍,仁济医院西院区以“名医工作室”的形式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工作5年,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清定期在黄浦区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 ,“张清名医工作室”成立五年来,月均就诊人次百余例,诊断出的疑难及危重病人转诊至仁济西院心内科病房近40余例。
嘉定居民“嘉”门口治好了疑难杂症
当高质量医疗技术和服务打通了和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看病体验会发生哪些变化?
2018年4月,仁济医院建立了以仁济医院为中心的心肌梗死网络区域医联体,覆盖周边16家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分级双向转诊平台,心梗稳定期患者得以转诊至仁济-安达和仁济-杨思这两个医联体心内科联合病房接受后续治疗及康复。仁济医院总院床位有限入住难度大,而病人住在这里不仅能更快地获得床位,而且每周两次会有仁济医院医生来现场查房。数据显示,3年来,已有1059人次患者享受了这一心内科医联体双向转诊服务。
不止心内科,急诊观察和康复治疗病人也有幸体验到了这种便捷就医,仁济医院急诊科每天安排1名主治以上级别医师指导每日日班查房。一旦发现联合病区患者病情加重或需要紧急救治,则由该病区医护人员联系仁济医院,仁济急诊内科高年资医师及时会诊,必要时可转回仁济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45岁的陈先生家住嘉定区,因肾绞痛到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东明发现,除了左侧输尿管结石外,患者右侧肾脏实质内还有一混合密度阴影,可能是肾癌。刘东明在第一时间为病人完整切除了肿瘤。
患者在“嘉”门口就能治疗疑难杂症,这并非个例。在仁济肾脏内科专家方炜的指导下,嘉定区中心医院多科联合救治了一名因腹透液渗漏导致脐疝的患者,完成“腹腔镜下拔管+脐疝修补+腹透置管”的新技术,即使是在三级医院也并不多见,开创了医院技术先河。
头图为仁济杨思病区。仁济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