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贯通培养拔尖人才,上海高校陆续发布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3-04-17 19:02

摘要: 强基计划招生始于2020年,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又到一年“强基”时。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这几天陆续发布“强基”招生简章,备受考生关注的强基计划招生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各校招生有哪些专业和要求?劳动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两类考生可以报考,专业均为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招生始于2020年,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今年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共有8个专业参与招生,其中5个为理工科类,3个为文史类。理工科类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文史类包含汉语言(古文字学)、历史学和哲学。


上海交大今年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工程力学等六个学科以“致远学院”为支撑开展“强基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分为理科和文科两个组,理科组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文科组包含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同济大学也分为两个组,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四个专业。


哪些同学可以报考强基计划?学校都做了明确要求。强基计划面向对基础学科专业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考生,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综合素质优秀,主要体现在高考成绩上,大多数高校的基本要求是考生高考成绩在特控线上,但也有部分高校提出更高要求;第二类是基础学科拔尖,在学科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资格条件是在全国奥赛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任一科目二等奖及以上。


除了上海四所高校以外,清华北大浙大等30几所高校也已经发布了招生简章,并陆续启动强基计划报名,考生只能报考1所强基计划高校。


本硕博衔接培养,小班化定制课程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录取后如何培养?各校都拿出了优势资源,制定了完善的培养方案。总的来说,即本硕博一贯制培养,但同时设置了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


比如,复旦大学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为强基计划录取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将在本硕博衔接培养、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上海交大则以“致远学院”为支撑开展“强基计划”,同时度身定制极具特色的“4+4”或“4+5(含海外学习)”本博衔接培养模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比如在专业融合上,通过交叉课程模块、辅修专业、本科生研究计划(PRP)等打开专业边界,研究生阶段更是围绕国家重点领域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既可以继续在原学科深造,也可以选择进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领域相关工科学科进行交叉培养。另外还会为学生配备高层次人才作为导师或班主任,在学业、研究、就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引领与指导


不过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强基计划不是低分进入名校的升学捷径,而是需要考生真正出于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各校对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都有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入校后若达不到专业考核要求的考生则将转入该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级继续培养。这样就意味着,一旦进入强基计划后则无法转专业。


考生还需要通过报考院校校测和体测


记者从各校招生简章了解到,不少学校在报名结束后还有确认环节,确认后方可参加后续的校测。各校的校测环节一般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也有少数高校试点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开展校测。各校最终以高考成绩的85%和校测成绩的15%折算后择优录取。


今年复旦和同济大学安排了初试,初试后进入复试、面试和体测。比如,根据复旦大学安排,6月15日前(高考后、出分前)举行初试,初试形式为笔试。入围校测复试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进行校测复试确认并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和知情同意书,之后进入到复试环节。复试根据报考专业设置笔试、面试、体质测试等环节。在面试中,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入围考生进行面试,专家、考生以“双随机”抽签方式配对。此外,在面试之后还将举行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将作为综合成绩同分情况下的排序依据之一。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