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昔日的笑脸,聊聊光阴的故事!“定海人家”旧改展示厅揭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5-25 18:16

摘要: 讲述了定海从“穷街”到“秀带”的光阴故事,承载着城区烟火和社区记忆。


昔日的废弃厂房经过社区规划师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创新空间、社区历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杨浦区2023年度“大家微讲堂”定海专场举行,作为旧改展示厅的“定海人家”也同时对外展示。


杨浦区是上海最大的中心城区,也曾是二级以下旧里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之一,总量一度占上海约三分之一。而就在“大杨浦”,定海街道又算得上赫赫有名。上世纪80年代,作家程乃姗根据自己在杨浦区生活的经历创作了小说《穷街》,并被改编成电视剧。“穷街”的原型,就是杨浦区定海路。


去年7月,上海市中心城区成片旧改全面完成,从此困扰上海多年的这一民生难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旧改虽然收官,但城区改造留下历史和经验,无疑为未来城市更新指引了方向。


“定海人家”的前身是一片位于定海路街道辖区内的废旧厂房,后来街道依托“三师三顾问”机制,在保留原厂房结构的同时,对厂房进行微更新改造,成为上海社区微更新项目的典型案例。这个由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精心打造“定海人家”旧改展,讲述了定海从“穷街”到“秀带”的光阴故事,承载着城区烟火和社区记忆。


步入展览现场,最显眼的是一面特殊的展墙:军工路307弄三支弄8号、平凉路2767弄34号403、平凉路2273弄35号……在这些昔日的“坐标”上,是一户户居民的全家福照片。据了解,为了在旧改中留住烟火气和人情味,当时的工作人员特意为即将喜迁新居的人们留下了这些合影,照片中的他们笑容盈盈,但仔细看去,眼光中也藏着对旧屋老宅的眷恋和依依不舍。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街道大规模收集社区的记忆,一张张居民调研表发到家家户户,街道工作者走进居民家中做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学术挖掘,形成了一幅定海街区历史地图。无论是展览中这些光阴的故事,还是旧改前的老门牌号码、家里的暖水壶饼干盒等老物件,都被收藏在“定海人家”的小小展示馆里。


头图为展示现场。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影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卢洪洲:“二阳”并不仅因为抵抗力...

第2号台风“玛娃”增强为超强台风...

“他们”写下给总书记的这封信!虹...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