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来自基层的建议,多个部门联动,耗时不足两个月,让本市低保人员住院免押金政策实现了“免申即享”。这是主题教育和大调研联手调研、联动整改,打通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症结的成果。
6月13日,劳动报记者获悉,上海全市425家公立医院都已经实现低保人员住院免押金政策“免申即享”,6类7项需社区办理的民政社会救助类证明材料等均实现电子化。此外,今年年底还有望实现本市医保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免押金服务。
一条来自基层的建议引发多部门联动
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玮佳没想到,自己和同事们写下的一条建议,让市政府办公厅、市信访办、市建议征集办、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徐汇区、市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单位共同“出手”,直接推动了“免申即享”政策的实现。
根据政策,上海低保人员到医院住院办理押金减免手续时,须线下提供低保人员身份证明。但开证明这件小事,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困难。
“户籍在我们这里的一位低保人员何老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很严重,腿脚不便,但他一年要住七八次医院,住一次院就要来开一次证明。”吴玮佳告诉记者。
怎么才能帮帮这些群体?吴玮佳和同事们也在思考。“人民建议征集办在我们这里贴了个宣传海报,我们就想着,要不试试写条建议,万一有用呢。”吴玮佳将低保人员办理证明时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建议写了封邮件,她没想到市里七八个部门一起来调研、解决问题。
各部门条分缕析,逐一解决问题。市民政局在“上海民政业务统一信息管理平台”上提供查询应用服务,开放端口方便医院核验低保人员信息;市卫健委指导公立医院简化低保人员住院押金办理手续,425家公立医院全部开通查询账号;市大数据中心加强系统测试,确保医院能实时访问。
市卫健委财务处二级调研员赵靓告诉记者,现在病患在住院时只需告知医护人员其属于低保人员,各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收费窗口人员通过登录访问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身份核实,对符合资格的患者,直接减免住院押金,病患就可以直接享受“免申即享”政策。5月27日起,徐汇区已经先行试点实行。目前全市公立医院都已经开通窗口核验信息,低保人员再也不用线下开证明了。
6类7项证明材料实现电子化
低保人员办理住院免押金的情况,虽然反映了一类群众、一类场景,如果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类似的问题和矛盾还会反复发生。为更好办实事、解民忧,市信访办、市征集办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会同相关部门紧紧抓住“数字赋能”和“流程再造”两个关键,坚持多部门协作、多环节衔接、多系统对接,合力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市民政局全面查找需在社区中心办理的证明类材料,对其中《上海市特困人员证明》等7项仍需到窗口申领的证明事项,会同多部门全部实现电子证照制发和数据共享。目前,上海市各社区中心办理的所有社会救助类证明类材料已全部实现电子化办理。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钟华告诉记者,以前,困难群众办理就业援助、廉租住房、红十字会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参保个人缴费减免、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法律援助等等都需要出具相关证明。如今,全部实现电子证照后,大大节约了这些群众跑腿时间,也减轻了基层办事的负担。
过去每逢开学,全市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会为低保家庭子女申请减免学杂费开具2.6万张证明。对此,市教委主动完善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业务流程,新学期低保家庭子女入学无需申请即可减免学杂费。
据了解,从6月9日起,相关市民群体通过“随申办”手机端,就能线上申领,只需“亮证”功能,就能办理相关事项。目前已收到申请80余人次。为避免“数字鸿沟”,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将继续保留线下申请和开具证明的通道,方便不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市民。教育系统也将留出减免学杂费政策的“反向勾选”通道,尊重家庭教育选择。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为了方便市民在社区就医,在6月30日前,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本市医保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免收住院押金。在试点期间,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在2023年底前,落实本市医保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免押金政策。
头图为市民在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事项。劳动报记者郭娜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