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9日,记者从市水务部门了解到,为切实保障城市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将启动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目前,水务部门正在积极展开调研走访,听取多方意见。据悉,在筑牢黄浦江中上游防洪能力的基础上,还将一并点“靓”浦江滨水区,提升其水域景观。
2021年7月,“烟花”台风袭击本市,期间“台风、暴雨、高潮位、洪水”四重因素叠加,城市防汛能力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上游来水增加、中上游潮位抬升明显,致使黄浦江上游干流堤防分岸段出现漫溢险情。
“烟花”台风过后,市水务局开展了针对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的六项专题研究,针对现状防汛墙、地形水位变化及方案研究进行评估并最终形成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布局方案。
据悉,工程基于国内外类似潮汐河口海岸城市防洪体系分析调研,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现状和未来的关系,创新提出“河口挡潮闸+堤防”组合韧性防洪体系布局,以实现上游段10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游段1000年一遇防洪标准,解决上海应对气候变化难题。
黄浦江两岸作为上海重要的发展轴和标志性空间,是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据水务部门介绍,在结合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的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市规资局会同市水务局组织开展了《黄浦江两岸(中上游)堤防与生态景观专项规划》,规划以“突出生态优先、锚固生态基底、促进开放共享、彰显文化特色、联动区域发展”为理念,在黄浦江中上游沿岸形成“一江五岸段,双心八节点”的空间结构。
记者了解到,堤防设计将以规划为指引,以“更生态、更优美、更具活力”为设计导向,灵活采用两级堤防、复合式堤防等堤防结构,运用融合、消隐等设计手法,实现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
“我们不仅要看到过去和现在,更要看到未来。不要把眼光只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面,要高视点全局谋划,才能处理好防汛安全韧性和滨水空间开放之间的关系。”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表示,“要建设韧性堤岸,摒弃原来简单的加高建墙的方式,通过优化设计,把墙隐藏起来,把滨水空间留给百姓,让人们得到更好的亲水体验。”
在此过程中,市水务局立足防洪体系、提升工程站位、了解百姓所需、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黄浦江中上游防洪能力和景观提升调研工作,通过“解剖式”“蹲点式”等调研方式深入基层,实地走访160公里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各岸段,多方听取行业专家、周边企事业单位、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守牢城市防汛安全底线的同时为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滨水体验。
头图为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工程效果图。水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