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一早,家住金山石化三村的刘廷喜、刘晶岩夫妇赶到霍山路上的北外滩街道第四市民驿站,参加“‘粽’爱北外滩,浓浓思‘乡’情”活动。记者获悉,今天来参加活动的百余名居民多为这几年因旧区改造动迁的老邻居,他们纷纷从浦东新区、松江、金山、宝山等新居地赶过来,叙叙“旧情”。
据了解,这几年随着北外滩地区的开发建设,原居住在此的部分居民告别“老、旧、破”,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屋,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变及提高。而北外滩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白玉兰、来福士等一批高品质标志性楼宇拔地而起,480米的北外滩中心也正在建设中,这些变化让曾经的居民感到十分自豪和高兴。
北外滩街道第四市民驿站坐落在霍山路139弄,这里曾是提篮桥的中心地区。对于那些昔日居民来说,老弄堂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环境,不管去到哪里,那份浓浓的“乡情”,始终会缠绕着他们的心。了解了这些动迁居民的愿望后,驿站负责人朱澄郁与工作人员一起精心组织了此次活动,“老居民们都很怀念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于是我们在活动中特意安排了老弄堂游戏,让他们有种重回娘家的感觉。”
从小就生活在长阳路138弄、今年已经70多岁的刘廷喜夫妇在活动现场看到了老邻居沈金旭,高兴地打着招呼,聊起了各自动迁后的生活。两位老邻居表示,市民驿站活动的内容都是小时候常玩的,滚铁环、夹弹子、打乒乓……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当然,端午临近,少不了包粽子的环节。如今已经搬迁到浦东周家渡地区的吴长玲,包起三角赤豆粽有模有样,她风趣地说,阿拉包的是“北外滩”牌粽子。
头图为老弄堂游戏。龙钢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