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三伏,上海骄阳似火。近日,劳动报夏令热线18918888262接到市民反映,上海地铁3号线江湾镇站、11号线秀沿路站等高架站台,降温设施不足、车次间隔时间过长,候车期间酷热难耐。
市民反映情况是否属实?上海地铁的高架站台到底有没有防暑降温设施?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两处高架站台配置了风扇或带空调的休息室,但是室外气温太高,休息室的标识不明显,导致部分乘客感受度较差。
11号线秀沿路站:
设有16座的空调等候室
下午2点左右,地铁11号线秀沿路站气温已达37℃,虽有遮阳避雨的顶棚覆盖,但站点热风阵阵,体感较为闷热。记者发现,每一边的站台有一个大型电风扇,位置固定对着站务人员方向。在站台中间位置,各有一个设有16个座位的空调等候室,室内空间较大,不少乘客在此候车歇息。
在等候室的乘客表示,“我们是带孩子来上海迪士尼玩的,室外站台热也没办法,后来发现这里有休息室,还带有空调,这样挺好的。”
据悉,由于11号线秀沿路站建在高架桥上,受到空间开放性限制,无法在站点上安装空调,但每一边的站台都会提供有空调的等候室供乘客休息。“建站以来,确实只有一个风扇,市民乘客夏天可以去等候室候车。”
关于发车班次时间过长问题,记者了解到,秀沿路站在非高峰时期车次间隔为5分钟,高峰时期会相应缩至2分钟左右一班车。
3号线江湾镇站:
既有等候室也有电风扇
地铁3号线几乎一大半站点都设在高架上,其中江湾镇站是24座高架站中的一站,位于虹口区。
在江湾镇站实地走访中发现,站台一边共设有8个电风扇,每隔10米左右,会有1至2个电风扇,风向固定对着站台等候区。在往江杨北路方向的站台中间,还设有有一间小型候车室,室内有空调,座位为3个。往上海南站方向则无等候室。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3号线江湾镇站站台正在进行导向标识一体化改造,因为电风扇与新导向标识放置位置存在冲突,6月份时配合改造临时撤下电风扇,已于7月初重新安装完毕,正常投入使用。“我们也考虑到出梅后高温天来临,乘客对风扇需求大,因此整修过程中一直抓紧让技术人员赶工安装,尽量减少对乘客候车时的影响。”工作人员表示。
站台应设置醒目标识
让“等候室”惠及更多乘客
记者从上海地铁运营方获悉,在高温来临之前,地铁高架车站的防暑准备工作就已开始。目前,上海地铁高架车站风扇基本全覆盖,大部分高架车站也已设置带有空调的乘客“等候室”,并提前做好了“等候室”的空调维保工作,高温天乘客可去“等候室”候车。
既然降温设备已经基本全覆盖,那么市民为何还会有“高温焦虑”呢?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无论是11号线秀沿路站还是3号线江湾镇站,等候室都在站台的中间,站台前后并无显眼标识提醒乘客等候室的方位,仅仅在等候室的门上有文字标注,对于不熟悉站台的乘客而言,很容易“忽视”等候室的存在。
显然,地铁方面可多一些软性提醒服务,打通防暑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比如,站台可以通过广播播报或者在站台前后显眼位置,放置标识牌,提醒乘客等候室的方位;遇到平峰、发车间隔较长时,工作人员可主动提醒乘客去“等候室”候车。
采访中,有乘客建议地铁高架站台安装“喷雾降温”设施,进一步为站台防暑降温。“喷雾降温不太适合在高架站台使用。”地铁工作人员解释称,首先,站台上有监控探头,水雾会影响安保监控效果,探头附近不宜安装喷雾。如果在站台的其它区域安装喷雾降温,乘客会过多聚集在“凉快”处,产生安全隐患。再者,喷雾后会产生水珠,落在地面上容易造成湿滑,影响乘客候车安全。
头图为地铁11号线秀沿路站等候室。吴泽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