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21号楼有“微客厅”啦!杨浦今年全区推进“梦·享·家”项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7-31 18:46

摘要: 通过空间改造重建社区的“社会性”,从而取得社区基层治理“共治共享”的良好效果。

一次社区里的“微更新”,面积才十几平方米,却博得了老百姓的一致点赞!7月31日,记者从杨浦区今年“大家微讲堂”第四讲中获悉,近日江浦路街道打造了辽源一村内21号楼的“微客厅”,通过空间改造重建社区的“社会性”,从而取得社区基层治理“共治共享”的良好效果。


江浦路街道辽一居民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老式公房,其中改建的21号楼共有24户居民,住户以老年人居多。楼内门厅昏暗,雨天偶有雨水倒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老旧的21号楼能不能“焕新”?今年5月,辽一居民区党总支以打造“楼组党建微议事厅”为契机,与辖区内的“两新”党组织海上海商务楼宇联合党总支携手,共同开展“双楼共建”项目,激发鼓励“两新”组织楼宇党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


于是,设计师、社会学专家、年轻党员们走近了居民区,与楼组长、居民群众一起出主意,聊想法,大家对方案进行逐条修改,彼此协商共同实现方案设计的推进。


终于,全新的21号楼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门口增加了雨棚设计,下雨天雨水不会再打湿了门内;充满岁月感的信箱被移到他处,多了快递包裹的堆放面积;走进楼内,增加了舒适的座椅和展览空间,居民们会客聊天有了空间……这个社区内最小“单元格”发生的变化,博得了居民的点赞。而“双楼”共建项目也有效推动了“街社企”的“三共三联”机制,即楼组景观共建、社区治理共商、示范景观共创,主题活动联办、为民服务联组、专业资源联享,体现了党建引领下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社区响应的基层治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21号楼,今年杨浦区还将在全区推进“梦·享·家”项目,如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党建引领城市更新项目以保留和修缮、合并与复建、引入与融合等方式,留存素墙红瓦建筑特点,深化邻里共享更新机制,打造成融特色餐饮、文化艺术、休闲运动、长租公寓、中心绿地等多维一体的平面街区式党群服务综合体;五角场街道积极拓展“睦邻门”和“大学路联动治理”品牌,探索国定支路“两堂一厅”睦邻街区项目,找准企业白领、社区群众、校区青年需求切入点,结合空间综合改造、提升服务能级,让网红街区的烟火气、书卷气、艺术气融于一身。


头图为“大家微讲堂”现场。劳动报记者罗菁 摄影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近百岁历史建筑焕发新生!广式里弄...

转向北上,不去浙江?“卡努”升级...

“卡努”对沪影响严重程度将超过“...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