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保障“一老一小”消费群体的合法权益。暑期“研学”热,但研学产品参差不齐、存在相关风险。近日,浦东新区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并指出,应警惕研学产品中的“风险自负”条款。
报名后突发水痘无法继续
近日,浦东新区消保委接消费者沈女士投诉,为孩子报名某留学生活体验营二级暑期封闭集训,时间为七月十日至七月二十二日,为期两周十二天(周日为休息日),课程共计17240元。七月十五日周六上午助教发现孩子脸上发出了红点,疑为过敏,当即联系家长后由家长送至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水痘,需要隔离休息两周。沈女士告知消保委工作人员,与助教沟通后续处理事宜时,对方仅表示封闭学院每周都有开班,后续可以前来继续把剩余课时上完。沈女士对此方案无法认同,向消保委投诉要求退款。
此外,沈女士还反映,在报名后家长仅能够通过销售或者助教发送相应图文信息视频等了解孩子们的信息,而无法实地探望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在进入营地时也是禁止携带电子设备,如有突发事件只能通过助教或者生活老师求助,身为父母,她表示该类研学活动存在隐患,表示十分担忧。
接诉后,浦东新区消保委工作人员联系了该公司浦东分部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在了解情况后,表示孩子发水痘的情况因素较多。他认为,一是孩子本身没有接种疫苗,二是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送医,因此无法满足沈女士全额退款的要求。此后,经区消保委调解,该负责人表示经公司上级申请特批,提供两个处理方案:沈女士的孩子明年暑假可继续参加两段课程;或者退还剩余的一周课时费用。沈女士经过考虑,同意了明年两段课程继续学习这一方案。
研学机构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了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通过“研学”两字区别、高端化了传统的“夏令营”,更是用促能力、锻身心、长见识的宣传牢牢抓住了家长对孩子全方位发展的心理需求。本案虽经消保委调解得以协商解决,但也折射出部分研学机构在合同上对于涉及人身安全等风险问题,往往会通过一些规避条款偷换概念或逃避责任。通过该类投诉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家长对于合同的具体免责条款并不了解,甚至有些合同是由学校统一签署或者以“告知书”、“知情书”等形式通过学生转交给家长,一旦出事故,就将责任推卸到保险公司、学生个人甚至家长身上,逃避赔偿责任。
浦东新区消保委指出,研学机构是研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孩子的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研学机构违背公平原则,单方面制定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限制消费者权益等不平等格式条款,则该条款自始无效。
另悉,今年6月25日,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教委、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印发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监管切实防范研学旅行潜在风险隐患的通知》(沪未保办〔2023〕3号),要求各部门配合分工、各尽其职、抓好落实,切实有效防范暑期游学、夏令营活动等研学旅行风险隐患,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筑牢篱笆。
浦东新区消保委提示,选择研学产品时,消费者应选好机构,一定要多查、多看、多问,选择正规途径报名,不要为假冒品牌买单;要理智消费,在挑选研学旅行时要多方考虑,不要为了“名校合作”、“名额有限”、“买赠活动”等宣传冲动买单,一定要理智选择;要细审合同,签订研学合同应当谨慎,认真阅读合同内容,特别留意合同中安全保障、责任划分、纠纷解决部分,如果不慎签署了霸王条款,应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留存证据,可要求研学机构提供相关证书、资质和信用,浏览成功案例和真实评价,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借助法律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