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酱香拿铁”,喝了算酒驾吗?答案来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3-09-04 16:10

摘要: 最终是否为酒驾以血液中鉴定出的酒精含量为准。


9月4日,某咖啡品牌和茅台联名推出了一款“酱香型拿铁”,短时间内刷爆朋友圈。在网络广为“晒图”的同时,也有市民表示“喝了有些头晕”,并发出疑问:美酒加咖啡,喝了还能开车吗?算不算酒驾?


市民顾虑“咖啡加酒”喝了会酒驾


据介绍,此款“酱香拿铁”使用的是白酒风味的厚奶,其中含53%vol的贵州茅台酒,不过,饮品酒精度低于0.5%vol。


对于饮品内含有酒精成分,市民担心饮用后能否开车,是否会被测出“酒驾”这一顾虑,该咖啡出品方的官方小程序客服回应表示:酱香型拿铁酒精含量低于0.5%vol,但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


其实,市民针对诸如此类含酒精成分的小零食、饮料以及日用品的“后期效应”一直都有所顾虑。此前,包括食用酒心巧克力、朗姆酒冰淇淋、酒酿,乃至醉虾、醉蟹,甚至用了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药品等,一些市民都会在网上发文询问“是否有被当作是酒后开车的嫌疑”。


食用酒精食品和饮酒完全不是一回事


曾几何时,网上“吃了酒香草头别开车”、“喝了酒酿圆子小心酒驾”的提醒比比皆是,一些市民还自己购买了所谓的酒精检测仪进行了民间版的测酒精实验。如今,在网上还能找到不少相关的测试视频,其中,不乏确实测出酒精含量的例子。


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其实,食用含酒精类食品和饮酒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吃过含酒精的食品后,酒精成分并没有进入血液,通过呼吸或饮水很容易挥发,几分钟内浓度就会降至很低。


而且,也不能简单地以饮品中的酒精含量来直接计算。“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对酒精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专业人士表示。


但是,饮酒就不一样了。酒精成分是直接进入血液的,必须经过体内代谢才能降低浓度,且浓度会在一定时间内慢慢升高,并影响驾驶员的神经系统,从而诱发交通安全隐患。


酒精检测不是“吹一口气定性”


那么,这些和酒“沾边”的食品或日用品,乃至药品,真的会触发酒驾警报,从而“被酒驾”吗?对此,记者咨询了多位一线交警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太过片面。


目前,根据交通部门对于酒驾的认定,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20-80mg/100ml被认定为酒驾;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被认定为醉驾。


需要指出的是,当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20mg/100ml ,则被划为“没有酒驾”。也就是说,并不是血液中只要测出了酒精含量就算是酒驾。


“我们判定驾驶人酒驾,不是只是用单一的吹气式酒精检测,不可能用‘吹一口气’来简单定性。”一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这只是初步筛查,一旦吹气式酒精检测仪达到一定标准触发报警提示,我们还会对可疑驾驶人进行进一步的抽血,检测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这是最直接、最权威的认定方式。


“单纯吃了一块酒心巧克力,或是吃了酒酿圆子就担心会被定义为酒驾,完全没必要有此顾虑。”交警直言,真正的酒后驾驶,几分钟后检测不但不会降低酒精值相反还有可能升高,切勿心存侥幸。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沪滇牵手,下飞机、出车站的你快来...

愚园路850米街区汇聚40家咖啡...

来长宁分时步行街喝杯咖啡吧,首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