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随着校门牌上的红绸布缓缓向两边打开,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记者从揭牌仪式上了解到,今后,通过探索区域性办学新模式,学校的实训基地就建在闵行的各个产业园区里,课堂就开设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线上学到最新、最专业的知识。
探索区域新型高职院校办学模式
作为上海多个园区的聚集地,闵行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既有包括莘庄工业园区、闵行经济开发区、紫竹高新科技园区等众多国内外企业总部聚集的产业园区,还有两个未来世界级的产业高地:北部的虹桥国际商务区、南部的“大零号湾”。
可以说,作为一所新型高职院校,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其地理位置上就可见一斑。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航天研究院等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毗邻。
目前,闵行区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贸易等创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丰富的产业生态意味着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不仅需要知名大学培养的企业家、科学家、教授、工程师,也需要高职学院培养的各种技术技能人才来具体操作、维护、管理并参与设计和创新。这就为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未来,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将通过与上海市、闵行区产业、行业、高校合力建设区域产教共同体,学院服务产业,产业推动办学,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学院将聚焦闵行区“南制北服”的产业经济布局,深入挖掘闵行职业教育资源,探索区域新型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
“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将积极推动闵行区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通过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虹桥国际商务园区、闵行经济开发区、莘庄工业区、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等共建产业学院。”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培养更高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工匠
不仅如此,当天,与区总工会和区教育局共同推进的上海大零号湾工匠学院也一并揭牌,将用特别的方式提升特色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据悉,上海大零号湾工匠学院的建立旨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市场驱动、多主体参与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模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院校学生、一线职工、劳模工匠等群体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
未来,闵职院将成为培养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工匠的摇篮,更好服务“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国家战略。
把课堂开设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
当天,闵行职业技术学院还发布了针对拔尖技术技能人才推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天择荣誉计划,首批聘请了14位来自上海交大和知名企业的专家担任导师。
“我已经报名了这个计划,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其中。”来自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的新生代表柯杰直言,在当天看到了这么多优秀企业和学校的知名导师后,自己想要加入天择荣誉计划的迫切感就更强了。
记者了解到,天择荣誉计划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定制综合能力提升解决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深化赋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学校开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掌握一技之长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在这所全新开半的学校里,这个环节被早早地考虑在了前端。
据闵职院特色工科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李发致介绍,今后,通过资源整合,学校的实训基地就建在闵行的各个产业园区里,课堂就开设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线上学到最新、最专业的知识,“未来,企业也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早一些发现适合他们的学生,加以培养,以便在日后快速上岗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学院建设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工程、创意设计、数字经贸、学前教育6大专业群(系部),提供面向全国高中阶段毕业生的三年制学历教育和面向上海市初中阶段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学历教育。
未来,学校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基础”的发展生态,依托政府支持和交大名校资源,积极开展与闵行区域内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合作共建,探索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努力实现校区、园区、城区的“三区联动”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科技型、工程化、应用性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