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旅游正在成为老百姓的“新刚需”、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标配”。远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近则城外郊野农家乐,不管是长线游还是短途walk,都是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表达。上海的老年人为了旅游可以有多拼?记者走进了这个群体。
钱多,事少,想得穿
老年人出游更追求“深度和体验”
5月去了阿联酋、埃及;6月去了西班牙、葡萄牙;避开暑期的出游高峰期,10月再踏上波斯文明之旅……这是67岁的上海爷叔老K和他太太近半年来的旅游日程。“熬过了疫情,家里的孩子也进幼儿园了,带娃压力骤减,时间也变得充裕了起来。”老K说,自己身体还算硬朗,加上经济也较为宽裕,所以旅游的频次也变得明显高了起来。他表示,自己欧洲、美国等主流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去了数次,接下来会考虑一些小众、冷门的目的地,年底前还打算安排一次长线。
像老K这样退休不久的人士,是老年人旅游中的主力军。近年来,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休闲方式,让老年人能够走出家门,结交新朋友,享受美好的旅游体验。他们通常是旅行社的积极分子,会参加线下的推介会、交流会,并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地后果断报名。“确定行程后,我自己也会做做攻略,看看书,了解当地的一些人文知识。”老K说,旅行前的准备工作也是旅途的一部分。
伊朗的天葬台。老K 摄影
按另一位旅游爱好者路海洋的话说,老年游之所以这么热,是现在的老人普遍都想得穿。“现在老人们聊天,很少会听到‘攒钱给孩子’的那种言论了。大家过得比之前潇洒,愿意花钱出去转转。”路海洋发现有一个更加有趣的现象:现在的老人不仅要玩,在出游上也越来越倾向尝试新方式,比如:自驾游、房车游、摄影团。
在携程平台上,60周岁及以上用户包团定制游及租车业务,是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携程发现,老年消费群体更为看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文化和研学体验,对历史型、怀旧型旅游产品情有独钟。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也表示,目前在上海,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刚需。老年旅游市场已经从观光、追求性价比阶段向定制团方向发展,尤其是出境游更偏重于体验有深度、品质化的行程。
扛着摄影装备走南闯北
银发族也成了“背包客”
尽管年龄增长,但中老年人并未对美好生活失去热情,学习摄影技术成了不少老人在退休后的“新事业”。他们热衷于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用镜头来捕捉大自然神奇的人文、生态的美丽瞬间。过去,他们忙于工作,直到退休后才真正有了时间去培养爱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了潇洒的“背包客”。
“我们这个年纪的背包客,包里装的都是装备。我曾经扛着16公斤的装备徒步走了2.2公里。”61岁的路海洋是“摄友圈”的带队老师,在圈子里,大家都称他“大路老师”。他说,他喜欢摄影已经超过30年,曾开过独立的摄影工作室,也担任过知名网站的摄影、旅游版主,是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上海艺术摄影协会的会员。大约在2017年时,路海洋加入了“摄友圈”,那时关注摄友圈的约为2万人。
“因为我有一定的旅游和拍摄的资历,所以就开始当起了兼职带队老师,每年大概带3次采风长线游。”正式退休后,路海洋几乎每个月都会带团摄影,今年以来,他已到过西藏、新疆、沙巴、云南、广西。“10月4号,我刚刚从北疆回到上海;10月17号我又要带队去九寨沟了。”他分享了自己的安排。
门源油菜花。路海洋 摄影
在旅途中,路海洋经常为团友提供摄影方面的指导。比如,拍自然风光要做减法;手机构图要有故事感,哪些机位才能有更好的光线。“摄影这个东西,要一直学习、充电;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了,我不能用老的眼光去指点别人的新设备。”他说。
路海洋说,在完成旅游后,团友会把照片发在群里,大家还可以进行互评。圈子里,也会邀请专业摄影老师开展摄影公益讲座、线上直播授课、线下实战教学、培训、作品交流会,分享创作心得与技巧。“通过旅游,不仅提高了摄影技巧,也交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他感慨道。
老年摄影爱好者在漓江拍摄捕鱼的场景。路海洋 摄影
现在圈内,平均每个月都会推出50多个长线、短线采风团;而关注摄友圈的会员已经从2万人涨到了近10万人。他认为,几年前摄影风潮瞄准的是“专业爱好者”,而现在,这股风已吹向了普罗大众。
“很多退休的老人,哪怕是刚入门的,无论是用手机拍,还是用最新装备的,都拍得津津有味。老人们旅游完,也喜欢用美篇把它记录下来,转发给别人看。其实大家年纪大了,能用文字、照片来记录每一次出游,真的是很有意义。”他坚定表示,旅游的意义不单是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更是一种漫长的、老有所乐的体验。
减轻孤独,迷上农家乐
为的就是找个伴聊聊天
如果说,有的老人是为了兴趣爱好而有目标地出行,那还有不少老人,纯粹是因为“退休后生活太单调,想要能够融入到社会中去”才走出家门。退休之后,老年人从几十年如一日的忙碌中空闲下来,突然之间难以适应;尤其是独居老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旅游,成为他们减轻内心孤独感的最佳方式。
“我一个月里面去了三次农家乐。”徐阿姨是独居老人。她告诉记者,长兴、安吉、苏州西山、崇明、太仓浏河这些地方的农家乐她都已经去过不下数次。“别看我玩得次数多,其实开销不大的,至少是我们普通退休老人负担得起的。”徐阿姨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农家乐平均120元/天,有一些包接送的农家乐是150元一天。这个月,她出行9天一共开销为1170元。“9天里面,自己还不用买汰烧,省了很多事情。”她说。
徐阿姨分享的一则聚会邀请。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徐阿姨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孙子的。“小时候帮忙带,上学后每天接送,还要等儿子媳妇下班后来吃饭。”但是如今,孙子已经读初中了,孩子们基本独立,只有周末才会回来看看,她彻底成为了独居老人。“有时候真的憋得慌,想说话也找不到人。”徐阿姨说,这时候,一些来自昔日同学的邀约就成了她的寄托。和同龄人一起吃农家菜、拍照片,再去KTV里吼两声,特别能释放心中的寂寞和苦闷。“虽然农家乐各方面条件可能是差了点,但我们不在乎。能找个伴聊聊天,就是我们旅行的意义。”徐阿姨说。
热爱旅行的张卫经常陪伴自己的母亲出游。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秋天的一次徽州四日游。当时,团里有一个6人大家庭共同出游,年纪在70多岁。在餐桌上的聊天中,张卫得知,其中一对老夫妻的女儿被公派到海外工作。“这位阿姨特别喜欢和人聊天。有一天,她的老伴讲她:‘你怎么话那么多’,阿姨悻悻地表示,自己出来旅游不是为了玩的,就是为了能够找人讲讲话。”张卫说,这一刻她直面了老人的孤独。他们中,很多人孩子不在身边,自己有大把的时光独处。但老年人也有情感需求,需要社会连接,有人关怀。“再后来,旅途里面,我也总是会想着照顾一下这类老人,当好他们的倾听者。”她说。
出境准备流量卡、回程送到家
老年旅游服务已越来越到位
曾几何时,提起“老年团”就会让人联想到“低价”、“购物”,但如今,不少旅游企业正在探索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服务和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游客的需求,推动老年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贴上老年游标签的团队,除了要在行程节奏上符合老年人,在饮食住宿、景区景点上也和常规团有所不同。“领队会和餐馆沟通,喊他们少放盐、少放辣;有时中午还能安排我们回去睡一觉。”老K说,这次伊朗行,领队不仅会发布目的地天气预报,叮嘱穿衣,甚至还给每位团友准备好了流量卡。
路海洋说,老年消费群体更为看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连接。“我们这次北疆回来已经是凌晨了,旅行团就安排了商务车,把老人们一个个送回到了各自小区门口,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旅游企业也不断在产品丰富度上探索。如,春秋今年重点打造了近60款秋季经典摄影创作主题旅游产品。截至目前,2023年秋季的摄影旅游团队数已超2019同期。在湖北随州千年古银杏摄影采风之旅中,还将安排游客在千年古银杏下,身穿古风汉服,饮酒作诗。携程相关负责人也透露,目前正在尝试推出更加细分的产品,如:旅居养老旅游、医疗康养旅游、红色研学旅游、乡村老年旅游产品等。
随着老年群体数量不断扩大,其需求越来越多元,品质也在逐步提高。但不能否认的是,老年旅游市场还存在诸多瓶颈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解决。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应当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相关各方应该共同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的形成,包括优化、完善老年旅游市场。
头图为老年旅游团经典拍照场面。路海洋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