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啦!一百口紫铜锅咕咕冒泡,上海这里正在用古法炮制工艺熬膏方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11-08 15:32

摘要: 开炉后,这间膏方制作室将成为医院整个冬天最忙碌的地方之一,这些汇聚药材和手艺精华的膏方将在第一时间送到定制者手中。


药工在热气腾腾的火炉边不断搅拌,黑色的汤汁在锅里翻滚跳跃,一阵阵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随着浸泡6个多小时的第一批膏方药材正式入锅,煎煮着100口紫铜锅的炉火越来越旺,室内温度一会儿就达到了40℃。11月8日正值立冬,上海中医大附属岳阳医院拉开了冬季养生的序幕。


冬季养生,膏方是不变的“主角”。“岳阳膏方”是沪上中医养生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慕名前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岳阳医院始终保留了自制膏方的传统,是上海乃至全国规模最大、自制加工能力最强的医院。每年秋冬,医院的一百口紫铜锅一起熬制膏方的盛大场面已成为海派中医文化的一面旗帜。


“很多地方的膏方都是流水线上操作,电脑控温,一体成膏,效率是高了,但老中医的传统也慢慢流失了。”膏方制作室里,经验丰富的中药师朱晓春正在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他说,岳阳医院始终坚守古法炮制工艺,用紫铜锅煎煮,分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这七个步骤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最终出炉的是一人一方、原汁原味的岳阳膏方。


熬制膏方前,药材先要浸透。岳阳医院供图


上午10时许,第一批膏方的“头汁”煮好了。朱晓春介绍到,取出药汁后,再继续煎煮、压渣提取“二汁”,“头汁”“二汁”合并放置在容器中沉淀。为什么要压渣?老药师娓娓道来,“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药渣里,只有榨得干干净净,才对得起定制者花的钱。”


明天,首批膏方将进入收膏阶段。收膏前,药师还会按照处方,依次兑入阿胶、鳖甲胶、黄明胶等胶类、黄酒和糖类,还有各种珍贵的细料,如虫草、人参、鹿茸等。文火熬制中,黑色膏体逐渐变稠,用竹板挑起膏体检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挂旗”,才算收膏完成。随后,经过分装和晾膏,就大功告成了。


炉火越来越旺,紫铜锅咕咕冒泡。岳阳医院供图


“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的说法。”上海市名中医、岳阳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朱生樑主任医师说,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现在正是服用膏方的好时候。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而定的中医养生原则,膏方正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养生方法。”岳阳医院呼吸内科首席专家杨佩兰主任医师说,膏方的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在冬令闭藏时节对多系统的疾病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防治疾病,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今年,岳阳医院膏方门诊预约已近万人次。医院党委书记郑莉介绍,岳阳膏方门诊至今已有40余历史,历经几代中医人薪火相传,现在每年要制作2万料。为了更好地传播海派膏方文化,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岳阳膏方”楼已建成,一楼为岳阳膏方制作基地,用于传承传统技艺熬制岳阳膏方。二楼为中药膏方特色制剂传承工作室和海派中医膏方文化展厅,供大众零距离了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中医膏方熬制技艺。


头图为立冬当日,开炉制膏。岳阳医院供图

通讯员:沈莉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肝病中西医结合多学科高峰论坛举行

四类人群如何选择合适的防疫中药方...

2022年“结合医学·上海论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