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小区树木修剪又多了起来,砍下的枝条是不是被物业卖掉了?官方回复→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3-11-14 13:35

摘要: 居民小区的绿化树木不可以随便修剪,上海有相关的规定和技术规范。

进入11月以来,上海居民小区绿化修剪又多了起来。近日,劳动报接到不少市民来电咨询,“为何有的树木只修剪掉一些枝丫,有的就像被砍头?”还有不少小区居民疑惑,“修剪下来的枝条,有的像碗口一般粗,看上去还能派用场,是不是被物业卖掉赚钱了?”


记者从绿化部门采访获悉,居民小区的绿化树木不可以随便修剪,上海有相关的规定和技术规范。此外,修剪下来的枝条大多用来焚烧发电,或者经处理后成为覆盖物、肥料等。


小区修建树木都要先报备


据悉,进入初冬后,绿化植物逐步由生长期转入了生长的缓慢期和休眠期,这个季节,进入了树木修剪的最佳时期。


“居民小区的绿化树木不可以随便修剪,上海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绿化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据悉,市绿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居住区树木修剪的通知》,明确修剪的流程和规范。


通知指出,居住区树木修剪遵循“业主自愿、依法依规、专业指导、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以保护居住区原有的绿化面貌为前提,综合考虑房屋安全、日照、采光、通风、通行等情形,实施居住区树木修剪工作。居住区树木修剪应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避开极端严寒和高温天气;树木应尽量采取常规修剪的方式解决树木影响居民通风采光及安全问题。


常规修剪提倡由物业服务企业或专业绿化养护企业每年组织实施一次,修剪之前应拟定修剪方案并报业委会备案。常规修剪以疏枝为主,主要修除枯枝、过密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等,禁止树冠回缩短截。


树木“砍头”有严格的申报规定


被市民俗称为“砍头”的树木修剪,有一个专业说法叫作“回缩修剪”。


“居住区主干道两侧树木应以常规修剪为主,不宜采用回缩修剪。”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常规修剪相当于理发时打薄,但不影响整体冠型;回缩修剪是比较重的修剪方式,在保留树木基本骨架的前提下,对树木骨干枝进行较高强度的截断,是一种限制树木生长的措施,一般在树木影响居民通风采光安全的时候实施。


《关于进一步规范居住区树木修剪的通知》还明确:居住区树木采用回缩修剪的,不得集中大规模修剪,一次修剪数量不能超过居住区拟回缩修剪数量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50棵。拟修剪数量超过50棵的,应分批次进行,不同批次之间修剪时间间隔需超过6个月。


需要回缩修剪的,由业主向业委会(无业委会,由居委会代为履行职责)提出申请,业委会(或居委会)委托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专业绿化养护企业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拟定回缩修剪方案。回缩修剪方案应依法征询业主意见通过后,业委会(或居委会)报街镇(乡)绿化管理部门备案。街镇(乡)备案后可通过委托社区园艺师、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主动对接拟实施回缩修剪的业委会(或居委会),指导具体回缩修剪工作。


绿化废弃物正在“变废为宝”


那么修剪下来的枝条等绿色废弃物又去哪里了呢?真的是被“卖掉”了吗?


记者在沪上一小区采访时,看到地上除了散落的枝桠外,一些直径较粗的枝条被工人整齐切割后,堆放在一处,“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才切割的,小区中的树木绝大多数是普通品种,没有啥经济价值。”面对记者的疑问,正在一旁收拾装车的工人如此表示。


据悉,在环保技术没有成熟前,修剪下来的枝条基本上都被送往热电厂作为燃料发电,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枝丫残叶经过处理,正在成为有机肥料、覆盖物和生物质能源等。


在浦东金桥公园,园林残枝制肥设备已经试用了一段时间。把枯枝残叶送上传送带,“吞”进园林残枝制肥设备“肚子”里,40分钟以后,肥沃的黑土肥初步生成,之后经过生物菌发酵无害化处理,可用于公园的土壤改良,用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养护水平。


同样,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东镇居民区,被剪下的枝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找垃圾清运公司直接运走,而是留了下来,由物业公司人员和居民志愿者一起,通过碎枝机将其粉碎,留待制作绿色肥料。“以前每年都要清运修剪下来的绿色垃圾,花费不少。通过这个操作,修剪下来的树枝不需要再运输,在节约了树枝处理费用的同时,还能变废为宝,不仅绿色环保,也大大提高了物业修剪树枝的积极性。”东镇居民区负责人坦言。


头图为正在进行进行树木修剪的小区。劳动报记者胡玉荣 摄影


摄 影:胡玉荣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