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专家:让人“闻艾色变”的病,现在有“后悔药”,持续吃真的有用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11-24 20:47

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愿景,在2030年前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日前,由上海市卫健委、市健促办和市健促中心主办,闵行区卫健委和闵行区疾控中心承办的“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上海健康大讲堂暨闵行区“12.1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在闵行区文化公园举办,由闵行区疾控中心精心打造的两大主题宣传品牌“杨博说艾滋”与“大淘小悦话聊室”正式发布,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猴痘等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


创新与精准是闵行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努力方向。随着防艾形势的不断变化,艾滋病科普宣传已从过去针对重点及高危人群转向普通公众。闵行区疾控中心于2021年着手打造“杨博说艾滋”科普品牌形象,并逐渐形成卡通人物形象版的“杨博说艾滋”系列科普作品,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文案,并通过微信推文、抖音短视频、微博推送等易于传播的形式展现给公众。截至目前,“杨博说艾滋”系列作品的浏览量总计已超10万人次,提升了公众对艾滋病预防认知的理解。此次推出的“大淘小悦话聊室”则是闵行区疾控中心孵化的又一科普品牌,将聚焦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猴痘等“当红”传染病,通过短小精悍、灵活有趣的表现手法传播健康知识。


在同期举办的上海健康大讲堂中,市疾控中心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所副所长宁镇主任医师与闵行区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制科主任杨瑛主任医师,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艾滋病病毒抗体自我检测、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最新资讯。


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预防。”宁镇介绍,“艾滋病有3种传播途径,分别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行为接触传播。除此以外,日常生活接触、呼吸道飞沫、水都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传播。正因如此,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也很明确。”


“建议大家能够通过使用安全套来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宁镇说,在上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通过无保护性行为接触传播艾滋病的占比约为97%,其中约六成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约四成为异性性传播。无论是男性同性还是异性间的性行为,都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即使用安全套。


高危性行为后及时服用“后悔药”


在没有正确使用或忘记使用安全套且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后,采取暴露后药物预防已成为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杨瑛介绍,暴露后药物预防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后,在医生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并连续服用28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风险,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


目前,本市共有4家医疗机构开设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门诊,分别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虹口院区)、闵行区中心医院、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瑛介绍,闵行区还在重点推进艾滋病自检工作。目前,闵行区共有14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以及9个HIV尿液自检试剂自取点位,方便有需要的市民开展自检。以往,闵行区的艾滋病快速检测点每年要做1000多例快检,而如今只有200例左右。不过,其中的阳性率特别高,达到30-40%。这意味着,很多人都已经接纳并采取自检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态。


坚持治疗可抑制体内艾滋病病毒


宁镇强调,感染艾滋病后一定要接受治疗,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并延长生命,也是为了减少传染给他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随着艾滋病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创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大部分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增殖复制。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并根据医嘱坚持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持续抗病毒治疗至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艾滋病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的可能性极小,这也就是艾滋病防治所提倡的“U=U”(持续检测不出=不具有传染性)。


头图为防艾宣传。市健促办供图


通讯员:任玲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早晚温差大起来了,心脑血管病要防...

提醒!这种病易感人群是学生,一旦...

发生脑卒中后,神经细胞最多存活5...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