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光阴不居、时节如流,又一个岁末如约而至,下一个新年脚步已近。这是迎难而上的一年,城市的拼搏、人的奔跑,记录是最好的纪念与鼓劲。即日起,劳动报推出“2023岁末回声”专题报道,且跟随我们的记者走街访户,寻找那些或细碎或宏大的城市印记,倾听2023的回声。
2023回声·虹光公寓居民罗坤宝——
“我们这里二楼三楼都倒灌过,我住在一楼整天提心吊胆。这个月马路大管道换掉,总算搬走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这回,小区门口的马路不积水了,二楼也不会倒灌了,我们终于放心了!”看着家门口不久前完工的同鸣路积水改善工程,崭新的柏油马路一铺到底,居住在虹口区虹光公寓的罗坤宝阿姨开心得不行。
记者从市水务部门了解到,为提高本市道路防汛能力,解决暴雨积水问题,2023年共有11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总长度4.5公里,共涉及6个行政区域。目前,11条道路已经全面完工。
水来不及排,二楼三楼都出现过倒灌
11月2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虹口区的同鸣路。这次的道路积水改善工程从同鸣路的中山北一路到西江湾路,全长0.4公里。
“你可别小看这短短的400米。”正在进行施工回访的新虹口市政建筑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赵君直言,由于这段改善道路地处虹口闹市地段,又是交通繁忙地段,周边沿线有6个居民区和不少沿街商铺,涉及居民住户近2000户。
施工方正在对完工道路进行回访。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积水道路改善前,同鸣路的现状管径只有600毫米,且是雨污合流管,马路积水容易倒灌至小区。不仅如此,由于地下管道排水不通畅,口径已无法满足现有使用量,还使得一些居住在二楼的居民家中出现了厨房倒灌水情况,污水流到一楼,底下住户跟着遭殃。
居住在周边虹光公寓的罗坤宝阿姨就深有感触,“我们住在一楼,总是提心吊胆的”。她常听说,小区里有住在二楼的邻居家出现厨房倒灌水的情况,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三楼居民家里都倒灌过。“物业说,这和小区门口马路的地下水管来不及排水有关。水管不通,倒霉的就是居民家。”
管径大1倍,终于不用再担心了
据罗阿姨介绍,以前一出现倒灌水或者积水情况,小区物业就只能喊人来疏通管道,但治标不治本。“现在总算好了,政府部门来把大马路上的管道换掉了,我们终于不用再担心。”罗阿姨坦言,这也算是搬走了压在大家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
据虹口区市政和水务中心工程师王颢介绍,同鸣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新建了一根管径为1000-1200毫米的合流管,废弃了原先只有600毫米的老管。同时,还同步对沿线的检查井、雨水进水口进行改造。
建设方发布的施工提醒。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现在,改善后的同鸣路管道直径扩大了1倍,过水面积提升了3倍,排水量已经可以满足5年一遇的标准了。”王颢告诉记者。
眼前的同鸣路积水改善只是上海今年民生工程中的一个缩影。据最新情况显示,目前,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已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今年的11个项目分布在普陀、徐汇、静安、杨浦、虹口、闵行等6个行政区,共敷设排水主管约4.5公里。
上海积水点改善工程已持续25年
对于不少老上海人而言,都或多或少有着雨天“发大水”的经历,这是因为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缘,经常受到台风、高潮、暴雨、洪水的影响。上世纪初,由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薄弱,一到汛期,上海常常闹水患,中心城区“雨天看海”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饱受“发大水”“涨潮水”的积水之苦。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据介绍,以补齐城市排水系统短板、缓解道路积水矛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主要目的,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通常简称“积水点工程”)根据历年城市市政道路暴雨积水情况,按照排水系统规划标准要求,开展了排水管道更新改造施工工程。
统计显示,从1998年至今,上海已坚持不懈连续实施积水点改善工程25年。而自2015年以来,每年都有10条左右道路积水改善工程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作为排水系统“毛细血管”的补充,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提高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道路积水的发生,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2023年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完成11条道路。网络截图
“如今,随着每年多条市政道路的积水改善不断完工,我们也对中心城区的一些不达标的排水管道进行了提级。”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陈鑫告诉记者,除了关注历年暴雨积水情况之外,也会密切留心居民反映情况较为密集,以及管道低于规划设计标准的一些“瓶颈”道路。
25年来,全市已总投资约26.3亿元,累计在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普陀、闵行、宝山等9个区实施易积水点改善工程355个,敷设排水管道约180公里,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道路暴雨积水状况,大大减少了“雨天看海”现象,对排水系统起到了“突破瓶颈、补足短板、拾遗补缺”的作用,也为助力超大城市治理、增强城市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更让易积水点居民“出门湿脚、回家洗脚”的烦恼一去不复返。
头图为居民罗阿姨所在的虹光公寓门口积水道路改善工程完工。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