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买的产品只获赔代金券?旅客吐槽:飞机延误险沦为“套路险”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3-11-28 15:38

摘要: 真金白银购买的“航班延误险”获赔代金券是否合理?

近期,关于购买飞机延误险却只能获赔代金券的讨论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在旅游平台上购买机票和“航班延误险”后,遇到了飞机延误的情况,但后续理赔方式令其感到不满。原因是平台只赔付了代金券,并限制后续只能本人使用。


真金白银购买的“航班延误险”获赔代金券是否合理?消费者应当如何挑选合适的延误保障产品?记者采访后发现,延误险背后其实有各种门道,消费者如果只看价格,很容易“踩雷”。


买延误险只赔代金券?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全家出行的陈先生在购买由珠海往返北京的机票时,同时购买了飞机延误险。


此后,陈先生一家当日乘坐的航班出现延误,在陈先生看来,既然买了飞机延误险,就理应有飞机延误的赔付款。然而,陈先生却只收到某平台的200元机票优惠券。他认为不合理,“产品约等于白买”。


“延误险”究竟是如何被选购的?记者试着在网络检索多个订票平台,发现旅游平台在机票下单页面均有飞行相关保障产品可购买。不过,保险险种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App可以单独选购航空延误险,而有App则并没有单独的延误险销售,仅有不同保额的航意航延组合险、或者单独的航空意外险可购买。


不同平台的航空险产品赔付标准各不相同 图源平台截图


此外,赔付标准也不一致,比如有的平台对于延误区间的划分更为细致,延误半小时就有代金券补偿;而在有的平台,赔付均为直接的现金赔付,但延误2小时以上才达到起赔标准。


相同的是,在各家产品说明中可以看到,大多都标出了不同延误时长对应的赔付标准。以某平台的航意航延组合险来看,延误时长较短是代金券赔付,一定时长以上则为现金赔付。


如此看来,涉及航班延误的保障产品种类繁多,赔付标准和赔付方式均有不同,无怪乎用户对之产生误解,同时也产生“购买延误险之后,只要延误都会赔付现金”的印象。


业内:延误时长不同赔付差别大


如果短时间延误就只赔付代金券,这样的延误险产品是“鸡肋”吗?


记者采访到一位商旅出行较多的资深飞友,他却表示,每次出行都会购买组合险产品。“因为旅游平台的产品划分更细,有的起飞晚10分钟就赔付机票优惠券,可以下次使用。要知道在京沪等商务热门航线之中,延误的情况非常普遍,获赔优惠券是大概率的事件。”


记者查询发现,同一平台也有不同保额的产品 图源平台截图


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优惠券只能限制本人的下一次飞行使用,而自己并不会频繁乘坐飞机。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出行前在购买涉及延误相关保险时,首先要注意保险具体的保障内容,包括延误起赔点、赔付方式及投保时间限制等。此外,如果是非自动理赔还需注意理赔时效要求。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也表示,在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和相关平台也应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将保险范围、赔付标准等明确告知消费者。


头图为旅客收到的延误险赔偿短信。受访企业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明起执行冬春航季,上海两场新航季...

3月26日,虹桥机场将恢复国际、...

入境新政实施,南航上海浦东-台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