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回声·中兴公园周边居民江老伯——
“以前我还不放心爱人一个人带着小孩出来,万一上个厕所不方便,现在改造后的第三卫生间,替我们都想到了,太用心了!”
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订下了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目标,实际完成227座。
增加扶手、减去门槛的落差,增加马桶、减少坐便器,增加儿童洗手盆、减去高位小便池……记者走访发现,在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中,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政府部门关注老人和儿童需求的用心和细心。
1至2厘米的门槛也要改为坡度
下午1点多,初冬的阳光和煦温暖,在静安区中兴公园内,休闲健身或者带着孩子随便走走的老人络绎不绝。在公园东北角的一处环卫公厕,进出的人流明显要比其他公厕多出不少。
“中兴公园附近都是居民区,还有幼儿园和小学,因此,到这里上厕所的人平时要接近1500至1600人次,节假日会超过2000人次,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公厕班班长王梅蓉一边和伙伴们及时清理着地面,一边和熟识的老人们打着招呼。在她的眼里,几年前,公厕伴随着中兴公园的改造重新建设后,面貌焕然一新,早已经成为她心目中的第一,“公厕有4个第三卫生间,在全市绝无仅有。”
而即便是这样的“第一”,在经过上半年的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后,让王梅蓉这个资深从业人员都感叹,“为民服务真的没有止境”。
扶手的直角已经改为圆角。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原先进入公厕的坡道旁早已经安装过扶手,考虑到扶手的直角转弯对老人和小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次全部改为了圆角。4个第三卫生间内,均配备适合孩子使用的高低洗手盆、儿童坐便器、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台盆和坐便器边都装上了扶手及紧急按钮。男厕所的小便池,有的也改为了低位小便池。
“低位小便池就是为了方便男童上厕所,同时,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坐厕从最里面调整到靠近出入口处,减少老人行走距离。同时还全部安装了紧急按钮,发生紧急情况,按下按钮,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王梅蓉告诉记者。
门槛全部被磨成平滑的斜坡。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进入第三卫生间和男女厕所的门槛处,都有打磨和改造的痕迹。“原先的门槛大概有1至2厘米的落差,考虑到可能会绊倒好动的小孩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此次改造中全部被磨成了平滑的斜坡。”静安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科副科长宋斐斐解释称。
“我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感受到了太多的变化。”居民江老伯和爱人几乎每天都要带着小孙女来到中兴公园逛逛,“不仅公园比以前更美了,连厕所都变得更加贴心了。以前我还不放心爱人一个人带着小孩出来,万一上个厕所不方便,现在改造后的第三卫生间,替我们都想到了,太用心了!”江老伯表示。
绿化带中的公厕彻底大变样
如果说中兴公园的环卫公厕改造是在追求极致,那么徐汇区肇嘉浜路天平路路口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就是乾坤大挪移了。
改造后,肇嘉浜路绿带中的公厕面貌焕然一新。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以前,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公厕,除了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外。”在徐家汇公园对面肇嘉浜路的绿化带中,一座“高颜值”青白色公厕映入眼帘,徐汇区市容环卫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翻出手机里厕所的老照片,颇有几分自豪。“不仅干净,设施也比以前好太多了!”一位刚上完厕所的老人,突然回头说了一句,“你是记者吧,现在厕所就像是一座宾馆。”
方便整洁的洗手区。受访者供图
据悉,为了更加方便老人和孩子如厕,在此次改造中,厕所里面的空间重新进行了布局。原来简单的男女卫生间,被重新规划为不同的区域,有男生小便间、洗手间、男女坐厕等,每个厕间还加装扶手。洗手间除了采用感应龙头外,还配备了适合小朋友的低位台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还将原来的无障碍厕间提升为第三卫生间,儿童坐便器、扶手及紧急按钮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
无障碍厕间提升为第三卫生间,设施一应俱全。劳动报记者胡玉荣 摄影
此外,考虑到夜归者的方便问题,此次改造还增加了一个24小时对外开放的通用厕位。白天将外门封闭、内门打开,与普通厕间无异,可实现男女厕位的调节。晚上10点公厕关闭后,通用厕间的外门打开、内门封闭,为夜间的市民提供更多的方便。
“这座公厕还采用了低碳环保的举措。”公厕管理工人员表示,建筑主体采用传统的气楼结构和镂空百叶,既增强通风、高效除臭,又保证了采光。同时,顶端还配置太阳能光伏板,为公厕提供电力。洗手间的水,经过处理后,可供男生小便池冲水使用。
力争成为民生关怀的又一个窗口
据统计,去年上海常住人口2475.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老年人口已达550万人。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为此,市绿化市容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度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通知》,出台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试行),明确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可结合无障碍厕间、第三卫生间、通用厕间,确保至少一个独立厕间满足老人、儿童如厕需求。
据悉,本市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主要围绕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这4大类、30项内容展开。通行安全方面,包括改造无障碍坡道、安装防撞护角或防撞条、地面防滑处理、地面高差处理、改造厕间门等;助力行走方面,包括安装通行扶手、改进无障碍设施布局等;如厕体验方面,包括改造门把手、配置儿童坐便器等;服务优化方面,包括加贴标识标志、安装托婴板、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等。
“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之后的公厕,社会普遍反应良好。”市绿化市容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启动改造的环卫公厕条件相对比较成熟,建筑体积较大,有充分的改造空间。“上海还有不少公厕先天条件有限,面积很小,在未来的改造工作中,需要采取一厕一方案,尽量满足市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记者注意到,随着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给公厕保洁一线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比如蹲位改为坐厕后,保洁的内容就增加了;大量增加的扶手也需要他们经常予以擦拭,“保洁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是我们还是挺有获得感的,不少进出的老人经常给我们伸出大拇指!”王梅蓉说,公厕硬件条件的进一步提升,对公厕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保洁只是基本任务,关键是要主动响应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第一时间给予应有的帮助,让小小的厕所,真正成为民生关怀的一个窗口。”
头图为经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后的中兴公园环卫公厕。劳动报记者胡玉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