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换心脏“阀门”!上海93岁奶奶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赢得高质量生活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4-01-11 17:51

摘要: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

年过九旬的老人,也可以挑战高难度心脏手术?答案是:行!93岁的张奶奶主动脉瓣重度钙化、横位心,而且体重较低,但命运之门并未因超高龄而关闭。近日,张奶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张力教授及其团队的帮助下,不开胸,换心脏“阀门”,顺利完成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恢复良好,“心门”重新运转。


“心门”也会生锈老化


张奶奶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等心脏疾病困扰很多年了,药物治疗很难缓解症状,但是因为她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心衰严重,多家医院表示无法为她进行手术。


近半年,张奶奶的症状愈发严重,经常胸闷乏力,完全无法下地活动,尽管多位专家已为张奶奶制定了标准、规范、全面的药物治疗方案,但经过半年的治疗,张奶奶的症状并没有明显缓解,心超检查发现张奶奶主动脉瓣已重度狭窄伴重度钙化。


据张力教授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房子,那么主动脉瓣就是心脏向外传输血液的一扇“门”,当这扇门受到各种影响,开启越来越困难,就会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简单说来就是“心门”生锈老化了,逼得心脏不得不加大马力来确保血液流通。长此以往的“过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心脏的损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临床表现,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重要原因。


换“阀门”,高龄不是问题


张力教授介绍,目前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介入手术三种。当药物难以起到作用,就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进行根本性的纠正。然而,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在开胸、心脏停跳下进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高龄、高风险的患者并不适合。


不忍心看着老人继续承受病痛的折磨,家人决定充分信任专家团队,为张奶奶赢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综合考量了张奶奶的病症、年龄、身体状况,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张力教授团队决定进行创伤小、恢复快的TAVR手术。


据了解,TAVR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最先进的微创技术,手术无需开胸,仅需经股动脉完成新的瓣膜置入,从而恢复心脏瓣膜功能,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誉为“不开胸的护心术”。


为保证手术安全,新华医院心血管二科联合心胸外科、影像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等多科室进行多次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经过周密的术前调整,张奶奶很快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仅仅耗时1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术前的51mmHg降低至术后2mmHg,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超声显示释放后瓣膜位置形态良好,瓣叶活动正常,张奶奶的胸闷乏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鉴于张奶奶高龄、体重较轻、术前已长期卧床达半年之久的状况,为加速患者康复,张力教授团队也第一时间邀请了临床营养科及康复科会诊,对张奶奶进行个体化干预指导,为术前营养支持以及术后早期康复做足了准备。


创伤小,高危患者首选


“TAVR手术具有‘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术中输血,不需要大的创口’等特点,因此为广大患者更容易接受。患者在没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基本3-5天就可以出院。”张力教授特别强调。


由于TAVR手术的出现,既往一些没有开胸手术机会的患者有了新的选择,包括身体器官机能衰老、代偿功能相对较差的高龄患者;心脏病史久、出现心力衰竭、肾肝等器官功能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肺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既往进行过胸部外科手术尤其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等。


头图为TAVR手术中。新华医院供图


通讯员:杨静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