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他人的记忆之中,体验不同的生命故事,那又将会发现怎样的世界?1月16日,公益科普微电影《记忆旅游》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报告厅首映。该片以“脑机接口”技术为主题,打开一扇通向记忆旅游的想象之门,探讨科技与记忆、人性和伦理之间复杂而引人深思的关系。
影片女主角李淘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脑科学家和科技创业者,她全心投入于自己创立的“记忆旅游”项目,试图开创人类体验记忆的全新方式。在“记忆旅游”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可能,可以透过爱人的记忆感受爱与被爱的情感纽带,或是通过宇航员的视角体验月球上的每一步。然而,在这场激动人心的创业之旅中,李淘淘遇到了神秘的投资者计潜,在他们俩的言语交锋中,计潜发现她所宣称的一切似乎并不是那样……电影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复杂多变的情节安排,呈现了一个融合科幻与哲学思考的故事,引发观众对科技、记忆、个人隐私和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
《记忆旅游》这个听起来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实际上背后得到了顶尖脑科学和脑机接口领域科学家的专业支持。这部电影的科学顾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陶虎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杨天明研究员,他们不仅深度参与了剧本的创作,还严格审查了影片中所有科技细节,包括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植入方式以及人类意识形成的机制等。
在幕后,陶虎和杨天明的专业见解为剧本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灵感。陶虎将脑机接口技术形容为一种能够“让病人变成正常人,让正常人成为超人”的技术。他指出,脑机接口的初期应用主要是为了帮助脑神经疾病患者和残障人士恢复正常生活。而要将这项技术推广至普通人,就必须保证植入手术的创伤最小,同时确保植入的电极功能强大、副作用极低、使用寿命长久,并开发自动化植入手术机器人,以减少对脑外科医生的依赖。这一思路也成为剧中重要的情节推动力。
头图为《记忆旅游》海报。上海科技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