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记者从虹口区和平公园获悉,该园的“漫野园”经过改造后向游客开放,40余种原生植物在公园扎根,其中30余种“土著”植物在本市公园还是首次种植。
三白草、千里光、南丹参、虎耳草、九头狮子草……这些并非外国进口的奇珍,也不是园艺界新晋明星,而是市民很少见到的“土著”植物。它们中一些是野菜,还有一些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去年,和平公园自然中心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了13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以昆虫和鸟类为主。调查也发现,在中心城区,低人工干预的原生植物群落比较稀缺。
此次“漫野园”改造,选择的原生植物都是华东地区的“土著”,有些曾在上海有分布,但如今已很难在自然环境中找到,这也是原生植物在本市中心城区集中种植的首个试点。
据悉,此次“漫野园”改造面积和种植面积分别为80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并将原生植物融入和平公园周围既有的绿化景观中。除了原生植物的种植,“漫野园”还将推行绿色防治,助力提高生态效能。
自然补丁工作室的魏宇宁博士介绍说,“漫野园”的改造,不仅能让市民有机会欣赏到原生植物之美,同时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让原生植物与本地的野生动物建立更紧密的生态联系。生态专家预计,原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紧密联系后,从昆虫开始会逐步影响到两栖爬行动物、鸟类以及兽类。生态环境提升后,后续黄尖襟粉蝶、无垫蜂等授粉昆虫,以及小黄蛉、多伊棺头蟋等直翅目昆虫或将出现在园内。
不仅如此,和平公园还将对种植的原生植物适应性进行调查,了解是否与园中130多种野生动物有交互,从而在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在城市公园和生境花园进行推广。
头图为长萼堇菜。和平公园自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