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发现城市生物多样性,“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启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4-03-31 18:18

摘要: 联合发起“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动物路杀调查”3个公众科学项目。

3月31日,“遇见动物: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启动,诚邀市民朋友一同揭开都市秘境的面纱,参与公众科学行动,绘制“上海昆虫家谱”,追寻翩翩起舞的“上海蝴蝶”,关注并减少“动物路杀”现象。


“我的自然百宝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面向全龄段公众发起的,以走进自然、发现自然、记录自然为主要参与方式的科普品牌。自2016年创立至今,“我的自然百宝箱”以线上线下联动、科学与文化融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为特色,在科普和学术领域均取得诸多荣誉和成果。


今年活动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为背景,聚焦城市动物,秉持公众参与科学理念,联合发起“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动物路杀调查”3个公众科学项目。


“大家可以走进博物馆看标本看自然,但是实际上更多的自然生物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地这些地方。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力量引导大家更多地走到户外,去记录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不管是鸟类、兽类、小小的昆虫你都可以去记录。”自博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介绍,活动还将走进长三角,倾力打造“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活动,共同记录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通过跨界合作,打造链接“公众-职业科学研究者”的首个区域性公民科学项目聚合线上平台。整体活动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系列科普内容、讲座、自然联络员工作坊、科学集市和展览,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的收集,提升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力量,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科普活动传播效能,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新模式,充分彰显上海自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我的自然百宝箱”将“城市昆虫”巡展、科学集市、卷羽鹈鹕公共艺术装置、自然联络员工作坊等优质的科普资源输送到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力量。未来,“我的自然百宝箱”还将继续加强公众与科学的链接,着力完善公民科学线上平台建设,推动更广区域自然资源共创共享,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头图为活动现场小朋友在观看昆虫标本。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摄影


摄 影:王嘉露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院士带你去探索”科普绘本(第三...

寒假去哪儿?到高校逛博物馆!上海...

科学家在浦东滨江组了场游园会?与...

首页

顶部